水晶是一種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矽,化學式為西方國家認為只要是透明的都是水晶所以水晶這個詞包含了無色透明的玻璃(K9類,普通玻璃發藍),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礦石。中國古老的水晶名稱是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種稱呼,在《和漢三才圖會》狻麑陣淨化。因此,為了便於區分,國際上通常以來特指天然水晶。
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三方晶系,常呈六稜柱狀晶體,柱面橫紋發育,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通稱晶簇,美麗而壯觀,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
但也不是所有含有二氧化矽的晶體都是水晶,如當二氧化矽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結晶不完美的就是石英;二氧化矽膠化脫水後就是瑪瑙,二氧化矽含水的膠體凝固後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矽晶粒小於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岩。
水晶裡不僅含有二氧化矽,也含許多礦物質。如針鐵礦、赤鐵礦、金紅石、磁鐵礦、電氣石、石榴石、雲母、綠泥石等形成了包裹體水晶,如發晶、鈦晶、綠幽靈等。發晶中則含有肉眼可見的似頭髮狀的針狀礦物的包裹體形成。含錳和鐵著稱紫水晶;含鐵著稱黃水晶(呈金黃色或檸檬色 );含錳和鈦呈玫瑰色著稱薔薇石英,即粉水晶;煙色著稱煙水晶;褐色著稱茶晶;黑色透明著稱為墨晶。
水晶擁有與玻璃一樣的光澤。斷口處為油脂光澤。光澤,指寶石表面對光線反射的一種光學性質。水晶既不像星光藍寶石和星光寶石那樣反射出綺麗的星光形條紋,又不像月光石那樣發出淡藍色波形光彩,更不像乘歐泊石那樣閃爍著五顏六色。觀察水晶的光澤,可用手握著它,以燈光或窗戶投進來的光線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
水晶晶體受到壓力時會產生電荷;反之,受到電壓作用時,晶體會產生頻率很高的振動。水晶具有可使壓力與電荷相互移的效能,稱壓電性。
水晶透明度與透過它的光的質與量有關。光線透明過厚度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影象。如果底像不夠清楚,僅見輪廓,那便是半透明。
水晶熔點為其受熱易碎的特性,是在實驗時發現的。將水晶放在噴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護,且慢慢冷卻,否則晶體容易碎裂。這一脾性,古人早已摸透。
水晶常現無色,淺至深的紫色,淺黃、中至深黃色,淺至深褐、棕色,綠至黃綠色,淺至中粉紅狀態。紫水晶呈淺至深的紫色。黃水晶呈淺黃、中至深黃色。煙晶呈淺至深褐、棕色。綠水晶呈綠至黃綠色。芙蓉石呈淺至中粉紅,色調較淺。發晶則是水晶中最好的一種,呈無色、淺黃、淺褐等,可因含金紅石常呈金黃、褐紅等色,含電氣石常呈灰黑色;含陽起石而呈灰綠色。
古往今來,世界上最純淨的東西莫過於水晶。它常被人們比作貞潔少女的淚珠,夏夜天穹的繁星,聖人智慧的結晶,大地萬物的精華。人們還給珍奇的水晶賦予許多美麗的神話事故,把象徵、希望和一個個不解之謎寄託於它。讓我們一起守護這大自然最純潔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