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十二本紀·秦本紀

秦本紀原文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yù),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闲,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适。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潏,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者,以和西戎。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

  庄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适,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文公元年,居西垂宫。三年,文公以兵七百人东猎。四年,至汧渭之会。曰:“昔周邑我先秦嬴于此,后卒获为诸侯。”乃卜居之,占曰吉,即营邑之。十年,初为鄜畤,用三牢。十三年,初有史以纪事,民多化者。十六年,文公以兵伐戎,戎败走。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十九年,得陈宝。二十年,法初有三族之罪。二十七年,伐南山大梓,丰大特。四十八年,文公太子卒,赐谥为竫公。竫公之长子为太子,是文公孙也。五十年,文公卒,葬西山。竫公子立,是为宁公。

  宁公二年,公徙居平阳。遣兵伐荡社。三年,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四年,鲁公子翚弑其君隐公。十二年,伐荡氏,取之。宁公生十岁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长男武公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鲁姬子。生出子。宁公卒,大庶长弗忌、威垒、三父废太子而立出子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复共令人贼杀出子。出子生五岁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复立故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伐彭戏氏,至于华山下,居平阳封宫。三年,诛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杀出子也。郑高渠眯杀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灭小虢。

  十三年,齐人管至父、连称等杀其君襄公而立公孙无知。晋灭霍、魏、耿。齐雍廪杀无知、管至父等而立齐桓公。齐、晋为强国。

  十九年,晋曲沃始为晋侯。齐桓公伯于鄄。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阳。立其弟德公。

  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后子孙饮马于河。梁伯、芮伯来朝。二年,初伏,以狗御蛊。德公生三十三岁而立,立二年卒。生子三人:长子宣公,中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立。

  宣公元年,卫、燕伐周,出惠王,立王子穨。三年,郑伯、虢叔杀子穨而入惠王。四年,作密畤。与晋战河阳,胜之。十二年,宣公卒。生子九人,莫立,立其弟成公。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齐桓公伐山戎,次于孤竹。

  成公立四年卒。子七人,莫立,立其弟缪公。

  缪公(秦穆公)任好元年,自将伐茅津,胜之。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其岁,齐桓公伐楚,至邵陵。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秋,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九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

  晋献公卒。立骊姬子奚齐,其臣里克杀奚齐。荀息立卓子,克又杀卓子及荀息。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夷吾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而使丕郑谢秦,背约不与河西城,而杀里克。丕郑闻之,恐,因与缪公谋曰:“晋人不欲夷吾,实欲重耳。今背秦约而杀里克,皆吕甥、郄芮之计也。愿君以利急召吕、郄,吕、郄至,则更入重耳便。”缪公许之,使人与丕郑归,召吕、郄。吕、郄等疑丕郑有间,乃言夷吾杀丕郑。丕郑子丕豹奔秦,说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苟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阴用豹。

  十二年,齐管仲、隰朋死。

  晋旱,来请粟。丕豹说缪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缪公问公孙支,支曰:“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问百里傒,傒曰:“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于是用百里傒、公孙支言,卒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令于国,齐宿,吾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夷吾姊亦为缪公夫人,夫人闻之,乃衰绖跣,曰:“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缪公曰:“我得晋君以为功,今天子为请,夫人是忧。”乃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十一月,归晋君夷吾,夷吾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秦妻子圉以宗女。是时秦地东至河。

  十八年,齐桓公卒。二十年,秦灭梁、芮。

  二十二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曰:“梁,我母家也,而秦灭之。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子圉乃亡归晋。二十三年,晋惠公卒,子圉立为君。秦怨圉亡去,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而妻以故子圉妻。重耳初谢,后乃受。缪公益礼厚遇之。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

  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敢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肴阨矣。”三十三年春,秦兵遂东,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滑。滑,晋之边邑也。

  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肴,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文公夫人,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晋君许之,归秦三将。三将至,缪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傒、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耻,毋怠。”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弑其父成王代立。

  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晋人也,亡入戎,能晋言。闻缪公贤,故使由余观秦。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亦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于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于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宗,皆以此类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缪公退而问内史廖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内史廖曰:“戎王处辟匿,未闻中国之声。君试遗其女乐,以夺其志;为由余请,以疏其间;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间,乃可虏也。且戎王好乐,必怠于政。”缪公曰:“善。”因与由余曲席而坐,传器而食,问其地形与其兵势尽察,而后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于是秦乃归由余。由余数谏不听,缪公又数使人间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肴之役。晋人皆城守不敢出。于是缪公乃自茅津渡河,封肴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乃誓于军曰:“嗟士卒!听无哗,余誓告汝。古之人谋黄髪番番,则无所过。”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君子闻之,皆为垂涕,曰:“嗟乎!秦缪公之与人周也,卒得孟明之庆。”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天子使召公过贺缪公以金鼓。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君子曰:“秦缪公广地益国,东服强晋,西霸戎夷,然不为诸侯盟主,亦宜哉。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且先王崩,尚犹遗德垂法,况夺之善人良臣百姓所哀者乎?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缪公子四十人,其太子嵤代立,是为康公。

  康公元年。往岁缪公之卒,晋襄公亦卒;襄公之弟名雍,秦出也,在秦。晋赵盾欲立之,使随会来迎雍,秦以兵送至令狐。晋立襄公子而反击秦师,秦师败,随会来奔。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六年,秦伐晋,取羁马。战于河曲,大败晋军。晋人患随会在秦为乱,乃使魏雠馀详反,合谋会,诈而得会,会遂归晋。康公立十二年卒,子共公立。

  共公二年,晋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楚庄王强,北兵至雒,问周鼎。共公立五年卒,子桓公立。

  桓公三年,晋败我一将。十年,楚庄王服郑,北败晋兵于河上。当是之时,楚霸,为会盟合诸侯。二十四年,晋厉公初立,与秦桓公夹河而盟。归而秦倍盟,与翟合谋击晋。二十六年,晋率诸侯伐秦,秦军败走,追至泾而还。桓公立二十七年卒,子景公立。

  景公四年,晋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救郑,败晋兵于栎。是时晋悼公为盟主。十八年,晋悼公强,数会诸侯,率以伐秦,败秦军。秦军走,晋兵追之,遂渡泾,至棫林而还。二十七年,景公如晋,与平公盟,已而背之。三十六年,楚公子围弑其君而自立,是为灵王。景公母弟后子针有宠,景公母弟富,或谮之,恐诛,乃奔晋,车重千乘。晋平公曰:“后子富如此,何以自亡?”对曰:“秦公无道,畏诛,欲待其后世乃归。” 三十九年,楚灵王强,会诸侯于申,为盟主,杀齐庆封。景公立四十年卒,子哀公立。后子复来归秦。

  哀公八年,楚公子弃疾弑灵王而自立,是为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来求秦女为太子建妻。至国,女好而自娶之。十五年,楚平王欲诛建,建亡;伍子胥奔吴。晋公室卑而六卿强,欲内相攻,是以久秦晋不相攻。三十一年,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伐楚,楚王亡奔随,吴遂入郢。楚大夫申包胥来告急,七日不食,日夜哭泣。于是秦乃发五百乘救楚,败吴师。吴师归,楚昭王乃得复入郢。哀公立三十六年卒。太子夷公,夷公蚤死,不得立,立夷公子,是为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行鲁相事。五年,晋卿中行、范氏反晋,晋使智氏、赵简子攻之,范、中行氏亡奔齐。惠公立十年卒,子悼公立。

  悼公二年,齐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其兄阳生,是为悼公。六年,吴败齐师。齐人弑悼公,立其子简公。九年,晋定公与吴王夫差盟,争长于黄池,卒先吴。吴强,陵中国。十二年,齐田常弑简公,立其弟平公,常相之。十三年,楚灭陈。秦悼公立十四年卒,子厉共公立。孔子以悼公十二年卒。

  厉共公二年,蜀人来赂。十六年,堑河旁。以兵二万伐大荔,取其王城。二十一年,初县频阳。晋取武成。二十四年,晋乱,杀智伯,分其国与赵、韩、魏。二十五年,智开与邑人来奔。三十三年,伐义渠,虏其王。三十四年,日食。厉共公卒,子躁公立。躁公二年,南郑反。十三年,义渠来伐,至渭南。十四年,躁公卒,立其弟怀公。

  怀公四年,庶长晁与大臣围怀公,怀公自杀。怀公太子曰昭子,蚤死,大臣乃立太子昭子之子,是为灵公。灵公,怀公孙也。

  灵公六年,晋城少梁,秦击之。十三年,城籍姑。灵公卒,子献公不得立,立灵公季父悼子,是为简公。简公,昭子之弟而怀公子也。

  简公六年,令吏初带剑。堑洛。城重泉。十六年卒,子惠公立。

  惠公十二年,子出子生。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卒,出子立。

  出子二年,庶长改迎灵公之子献公于河西而立之。杀出子及其母,沈之渊旁。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

  献公元年,止从死。二年,城栎阳。四年正月庚寅,孝公生。十一年,周太史儋见献公曰:“周故与秦国合而别,别五百岁复合,合十七岁而霸王出。”十六年,桃冬花。十八年,雨金栎阳。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天子贺以黼黻。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痤。二十四年,献公卒,子孝公立,年已二十一岁矣。

  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因景监求见孝公。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其事在商君语中。

  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

  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是岁,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惠文君元年,楚、韩、赵、蜀人来朝。二年,天子贺。三年,王冠。四年,天子致文武胙。齐、魏为王。

  五年,阴晋人犀首为大良造。六年,魏纳阴晋,阴晋更名宁秦。七年,公子昂与魏战,虏其将龙贾,斩首八万。八年,魏纳河西地。九年,渡河,取汾阴、皮氏。与魏王会应。围焦,降之。十年,张仪相秦。魏纳上郡十五县。十一年,县义渠。归魏焦、曲沃。义渠君为臣。更名少梁曰夏阳。十二年,初腊。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为王,韩亦为王。使张仪伐取陕,出其人与魏。

  十四年,更为元年。二年,张仪与齐、楚大臣会啮桑。三年,韩、魏太子来朝。张仪相魏。五年,王游至北河。七年,乐池相秦。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万二千。八年,张仪复相秦。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伐取赵中都、西阳。十年,韩太子苍来质。伐取韩石章。伐败赵将泥。伐取义渠二十五城。十一年,摢里疾攻魏焦,降之。败韩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公子通封于蜀。燕君让其臣子之。十二年,王与梁王会临晋。庶长疾攻赵,虏赵将庄。张仪相楚。十三年,庶长章击楚于丹阳,虏其将屈丐,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助魏攻燕。十四年,伐楚,取召陵。丹、犁臣,蜀相壮杀蜀侯来降。

  惠王卒,子武王立。韩、魏、齐、楚、越皆宾从。

  武王元年,与魏襄王会临晋。诛蜀相壮。张仪、魏章皆东出之魏。伐义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摢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张仪死于魏。三年,与韩襄王会临晋外。南公揭卒,摢里疾相韩。武王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窥周室,死不恨矣。”其秋,使甘茂、庶长封伐宜阳。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燕人送归,得立。

  昭襄王元年,严君疾为相。甘茂出之魏。二年,彗星见。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三年,王冠。与楚王会黄棘,与楚上庸。四年,取蒲阪。彗星见。五年,魏王来朝应亭,复与魏蒲阪。六年,蜀侯煇反,司马错定蜀。庶长奂伐楚,斩首二万。泾阳君质于齐。日食,昼晦。七年,拔新城。摢里子卒。八年,使将军芊戎攻楚,取新市。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取唐眛。赵破中山,其君亡,竟死齐。魏公子劲、韩公子长为诸侯。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奂攻楚,取八城,杀其将景快。十年,楚怀王入朝秦,秦留之。薛文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十一年,齐、韩、魏、赵、宋、中山五国共攻秦,至盐氏而还。秦与韩、魏河北及封陵以和。彗星见。楚怀王走之赵,赵不受,还之秦,即死,归葬。十二年,楼缓免,穰侯魏冉为相。予楚粟五万石。

  十三年,向寿伐韩,取武始。左更白起攻新城。五大夫礼出亡奔魏。任鄙为汉中守。十四年,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公孙喜,拔五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复予之。攻楚,取宛。十六年,左更错取轵及邓。冉免,封公子市宛,公子悝邓,魏冉陶,为诸侯。十七年,城阳君入朝,及东周君来朝。秦以垣为蒲阪、皮氏。王之宜阳。十八年,错攻垣、河雍,决桥取之。十九年,王为西帝,齐为东帝,皆复去之。吕礼来自归。齐破宋,宋王在魏,死温。任鄙卒。二十年,王之汉中,又之上郡、北河。二十一年,错攻魏河内。魏献安邑,秦出其人,募徙河东赐爵,赦罪人迁之。泾阳君封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齐。河东为九县。与楚王会宛。与赵王会中阳。二十三年,尉斯离与三晋、燕伐齐,破之济西。王与魏王会宜阳,与韩王会新城。二十四年,与楚王会鄢,又会穰。秦取魏安城,至大梁,燕、赵救之,秦军去。魏冉免相。二十五年,拔赵二城。与韩王会新城,与魏王会新明邑。二十六年,赦罪人迁之穰。侯冉复相。二十七年,错攻楚。赦罪人迁之南阳。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拔之。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周君来。王与楚王会襄陵。白起为武安君。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伐魏,取两城。楚人反我江南。三十二年,相穰侯攻魏,至大梁,破暴鸢,斩首四万,鸢走,魏入三县请和。三十三年,客卿胡阳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斩首十五万。魏入南阳以和。三十四年,秦与魏、韩上庸地为一郡,南阳免臣迁居之。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齐,取刚、寿,予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阳攻赵阏与,不能取。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四十一年夏,攻魏,取邢丘、怀。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侯出之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韩,拔九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攻韩南阳,取之。四十五年,五大夫贲攻韩,取十城。叶阳君悝出之国,未至而死。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四十八年十月,韩献垣雍。秦军分为三军。武安君归。王龁将伐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韩上党。正月,兵罢,复守上党。其十月,五大夫陵攻赵邯郸。四十九年正月,益发卒佐陵。陵战不善,免,王龁代将。其十月,将军张唐攻魏,为蔡尉捐弗守,还斩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益发卒军汾城旁。武安君白起有罪,死。龁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楚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初作河桥。

  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攻赵,取二十余县,首虏九万。西周君背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兵出伊阙攻秦,令秦毋得通阳城。于是秦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秦王受献,归其君于周。五十二年,周民东亡,其器九鼎入秦。周初亡。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委国听令。五十四年,王郊见上帝于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而合其葬于先王。韩王衰绖入吊祠,诸侯皆使其将相来吊祠,视丧事。

  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弛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于民。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秦不绝其祀,以阳人地赐周君,奉其祭祀。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魏将无忌率五国兵击秦,秦却于河外。蒙骜败,解而去。五月丙午,庄襄王卒,子政立,是为秦始皇帝。

  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为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年而崩,子胡亥立,是为二世皇帝。三年,诸侯并起叛秦,赵高杀二世,立子婴。子婴立月余,诸侯诛之,遂灭秦。其语在始皇本纪中。

  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秦本紀譯文

  秦的祖先,是帝顓頊的後代子孫,名叫女脩。女脩織布時,燕子掉下卵,女脩吞了,生下兒子大業。大業娶少典的女兒,叫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跟隨禹平治水土。事情成功後,帝舜賜給禹黑色玉圭。禹受賜說:“不是靠我就能成功,還多虧大費的幫助。”帝舜說:“費呀,是你贊助禹取得成功,我要賜你黑色旗旒。你的後世子孫將繁多興旺。”因此把姚姓的美女賜給他為妻。大費拜受,幫助舜馴養鳥獸,鳥獸多被馴服,這就是柏翳。舜賜姓為贏氏。

  大費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大廉,即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即費氏。費氏的玄孫叫費昌。其子孫有些住在中國,有些住在夷狄。費昌生當夏桀之時,脫離夏,投奔商,為湯駕車,而在鳴條打敗桀。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他們長著鳥的身子卻能說人話。帝太戊聽說,便卜問是否可讓中衍來駕車,卜的結果是吉,便召中衍來駕車並賜女為妻。從太戊以來,中衍的後代,世世輔佐殷國有功,所以贏姓中有不少顯名於世,終於成為諸侯。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住在西戎,保守西垂。中潏生蜚廉。蜚廉生惡來。惡來有力,蜚廉善跑,父子都憑勇力臣事殷紂王。周武王伐紂,連惡來一起殺死。當時蜚廉正為紂在北方採石,回去已無可覆命,便在霍太山築壇報祭殷紂王,結果得一石棺,其銘文說:“上帝使處父倖免於殷亡之亂,賜給你石棺以光耀氏族。”死後便葬於霍太山。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孟增。孟增有寵於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擅長駕車而有寵於周繆王,周繆王得到赤驥、盜驪、驊騮、耳等駕車的駿馬,西去巡狩,樂而忘返。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駕車,長驅疾馳,一日千里,趕回周地來平定叛亂。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造父一族從此稱為趙氏。從蜚廉生季勝傳五世到造父,開始另外住在趙城。趙衰就是他的後代。惡來革是蜚廉的兒子,早死。他有兒子叫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他們都因造父所受之寵,承趙城之名而姓趙氏。

  非子莊在犬丘,喜好馬和各種牲畜,擅長養殖它們。犬丘人把這些告訴周孝王,孝王便召非子命他在汧水、渭水交會處掌管養馬,馬匹繁衍得很多。孝王想立非子為大駱的嫡子。但申侯之女為大駱的妻子,她生的兒子叫成,已立為嫡子。所以申侯對孝王說:“從前我們的祖先酈山之女,是戎胥軒的妻子,生了中潏,中潏由於親戚關係而歸附於周,保守西垂,西垂因此才和睦。現在我們又嫁女給大駱為妻,生下嫡子成。申人和大駱再次通婚,西戎全都歸順,您才得以為王。請您再三考慮。”孝王說:“從前伯翳為舜掌管牲畜,牲畜繁衍得很多,因此獲得封地,被賜姓為贏氏。現在他的後代又來為我養馬,我也要分封國土讓他作附庸。”把非子封在秦,讓他重新接續贏氏的祀統,號稱秦贏。但同時又不廢去申侯之女所生立為大駱嫡子者,以安撫西戎。

  秦贏生秦侯。秦侯在位十年,死。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死。公伯生秦仲。

  秦仲在位三年,周厲王無道,有些諸侯起來反叛。西戎也反叛王室,滅了住在犬丘的大駱之族。所以周宣王即位,便任命秦仲為大夫,討伐西戎。結果西戎殺秦仲。秦仲在位二十三年,死於戎。留下五個兒子,其中年長的是莊公。周宣王便又召莊公五兄弟,給他們士兵七千人,讓他們征伐西戎,終於將西戎擊潰。周宣王把土地重新給予秦仲的後代,連同其祖先大駱的封地大丘在內,封他為西垂大夫。

  莊公住在大駱的故邑西犬丘,生有三個兒子,長子是世父。世父說:“西戎殺死我的祖父秦仲,我不殺戎王絕不敢入城而居。”於是率兵攻打西戎,讓位給他的弟弟襄公。襄公因而立為太子。莊公在位四十四年,死,太子襄公即位。襄公元年,把妹妹繆贏嫁給豐王為妻。襄公二年,西戎圍攻犬丘,世父迎擊,被戎人俘虜。過了一年多,戎人又放回世父。七年春,周幽王立褒姒為後而廢太子,改立褒姒之子為嫡子,並多次失信於諸侯,因而諸侯反叛。西戎中的犬戎和申侯伐周,把周幽王殺死在酈山下。而秦襄公率兵救援周王室,作戰非常賣力,有功。周避犬戎侵犯,東遷洛邑,襄公率兵護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以西之地,說:”戎人無道,強佔我岐、豐之地,秦若能趕走戎人,即可擁有這些土地。”與秦立誓,封賜爵稱。襄公從此正式建立國家,與諸侯互派使節往來,並用赤色幼馬、黃牛、公羊各三,祭祀上帝於西岐。十二年,襄公伐西戎至岐,死。生文公。

  文公元年,住在西垂宮。三年,文公率兵七百人東獵。四年,到汧水、渭水交會處。文公說:“從前周把我們的祖先秦贏封在此地,後來秦終於成為諸侯。”於是卜居該地,佔辭為吉,便營築城邑。十年,開始設鄜畤,用三牢祭祀。十三年,開始設史官記事,人民越來越開化。十六年,文公率兵伐戎,戎敗逃。文公收羅留居當地的周人歸自己統治,將領土擴大到岐,而把岐以東的土地獻給周。十九年,獲得陳寶。二十年,法律開始規定三族之罪。二十七年,砍伐南山上的大梓樹,馳擊豐水中的大公牛。四十八年,文公太子死,賜諡為竫公。竫公的長子立為太子,即文公的孫子。五十年,文公死,葬於西山。竫公的兒子即位,就是寧公。

  寧公二年,寧公遷都平陽。派兵伐蕩社。三年,與毫交戰,毫王逃奔到戎地,遂滅蕩社。四年,魯公子翬殺其國君隱公。十二年,伐蕩氏,並佔領之。寧公十歲即位,在位十二年死,葬於西山。生下三個兒子:長子武公立為太子,武公的弟弟為德公,他們共同的母親魯姬子還生有出子。寧公死,太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改立出子為君。出子六年,三父等人又合夥派人謀殺出子。出子出生五歲即位,在位六年死。故三父等人又立從前的太子武公為君。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直抵華山下。武公住在平陽封宮。三年,處死三父等人並滅了他們的三族,因為他們殺了出子。鄭國的高渠眯殺其君昭公。十年,伐邦戎、冀戎,開始設邽、冀為縣。十一年,開始設杜、鄭為縣。滅小虢。

  十三年,齊人管至父、連稱等殺其國君襄公而立公孫無知為君。晉滅霍、魏、耿。齊國的雍廩殺公孫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為君。齊、晉成為強國。

  十九年,晉曲沃之君始立為晉侯。齊桓公在鄄稱霸。

  二十年,武公死,葬於雍的平陽。開始用活人陪葬,陪葬者達六十六人。武公有一個兒子,名叫白。白未能即位,封於平陽。立了他的弟弟德公為君。

  德公元年,開始住在雍城大鄭宮。用純色祭牲三百牢祭於鄜畤。經過占卜,定居於雍。其後子孫飲馬於黃河。梁伯、芮伯來朝見。二年,開始設伏祭,殺狗禳除傳播疾病的暑氣。德公出生三十三歲即位,在位二年死。生有三個兒子:長子宣公,次子成公,幼子穆公。長子宣公即位。

  宣公元年,衛、燕伐周,趕走惠王,立王子頹為君。三年,鄭伯、虢叔殺王子頹,接回惠王。四年,建密畤。與晉交戰於河陽,取得勝利。十二年,宣公死。他生有九個兒子,都未能即位,立了他的弟弟成公為君。

  成公元年,梁伯、芮伯來朝見。齊桓公伐山戎,駐軍於孤竹。

  成公在位四年死。生有七個兒子,都未能即位,立了他的弟弟繆公為君。

  繆公任好元年,繆公親自率兵伐茅津,取得勝利。四年,從晉國迎娶媳婦,娶的是晉太子申生的姐姐。此年,齊恆公攻楚,直達邵陵。

  五年,晉獻公滅虞、虢,俘虜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這是用垂棘所產的玉壁和北屈所產的駿馬賄賂虞國的緣故。俘虜了百里傒之後,又用他陪嫁秦繆公夫人到秦國。百里傒從秦逃到宛,被楚國邊地的居民抓獲。繆公聽說百里傒很賢能,想用重金把他贖回,又怕楚人不肯給,就派人向楚國說:“我國陪嫁奴隸百里傒現在貴國,請用五張黑羊皮贖他。”楚人才同意交還。這時候,百里傒已有七十多歲。繆公釋放了他,同他討論國家大事。百里傒推辭說:“我是亡國之臣,還有什麼可問!”繆公說:“虞君正是因為不聽您的勸告才亡國,這並不是您的罪過。”再三向他請教,談了三天,繆公大喜,要把國政交給他,號稱五羖大夫。百里傒推讓說:“我可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賢能而世人不知。從前我曾遊宦於齊,陷於困境,不得不向地的人討飯,多虧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在齊君無知手下做事,又是蹇叔勸阻我,我才倖免於齊國內亂,然後到了周。周王子頹喜歡牛,我借養牛求仕,當他正要任用我時,還是蹇叔勸阻我,我才離開,免遭殺身之禍。在虞君手下做事,蹇叔又勸阻我。我雖明知虞君不會重用,但心裡又貪圖爵祿,也就暫時留下了。(這三次,)有兩次我聽他的話都得以脫身,只有一次不聽,就碰上了虞君亡國之難,由此可見他的賢能。”於是繆公派人用貴重的禮物把蹇叔請來,封他為上大夫。

  秋,繆公親自率兵伐晉,與晉軍交戰於河曲。晉國的驪姬作亂,太子申生死於新城,重耳、夷吾逃亡國外。

  九年,齊桓公與諸侯會盟於葵丘。

  晉獻公死。立驪姬所生子奚齊為君,奚齊之臣裡克殺奚齊。荀息立卓子為君,裡克又殺卓子和荀息。夷吾派人向秦請求,希望回晉國。繆公答應了他,派百里傒率兵護送夷吾。夷吾對秦人說:“如果我能即位,我將把晉國的河西八城割讓給秦國。”但等回國即了位,卻派丕鄭拒絕秦,違背誓約不肯交付河西八城,並且殺了裡克。丕鄭聽說害了怕,就跟繆公商量說:“晉人並不擁護夷吾,擁護的實際上是重耳。現在夷吾既違背與秦訂立的誓約又殺死裡克,全都是呂甥、郤芮的主意。希望您能用重利趕緊把呂、郤二人召來,呂、郤二人來了,再換重耳回國即位就好辦了。”繆公表示同意,派人隨丕鄭回國,去召呂、郤二人。呂、郤等人懷疑丕鄭有陰謀,便告訴夷吾殺了丕鄭。丕鄭的兒子丕豹逃亡到秦國,勸繆公說:“晉君無道,百姓不親附,可以討伐。”繆公說:“百姓如果認為不合適,又怎麼能處死其大臣呢?能處死其大臣,這正說明他們的關係是諧調的。”不予採納,暗地卻重用丕豹。

  十二年,齊國的管仲、隰朋死。

  晉大旱,來求借糧食。丕豹勸繆公不要借給,趁其饑荒而伐之。繆公問公孫支,公孫支說:“豐歉交替出現,(誰都難免碰上災荒,)不可不借。”問百里傒,百里傒說:“夷吾得罪了我們的國君,但他的百姓又有什麼罪過呢?”最後採納了百里傒、公孫支的意見,終於借給晉國糧食。用船載車運,從雍到絳絡繹不絕。

  十四年,秦國饑荒,向晉國求借糧食,晉君徵求大臣們的意見。虢射說:“趁其饑荒而去攻打,可以打大勝仗。”晉君採納了他的意見。十五年,晉國將要舉兵攻打秦國。繆公發兵,派丕豹率兵,親自去迎擊。九月壬戌,與晉惠公夷吾會戰於韓地。晉君甩開其主力部隊,和秦軍爭奪戰勢之便,戰車旋轉,馬匹被陷。繆公與其部下馳車追趕,未能俘獲晉君,卻反被晉軍包圍。晉軍攻擊繆公,繆公負傷。這時恰好有岐山下偷吃過繆公駿馬肉的三百人出來馳擊晉軍,晉軍解除包圍,這樣才使繆公脫身,反而活捉了晉君。當初,繆公丟失了駿馬,岐山下的農民把馬抓住吃掉,一塊共有三百多人,官吏追捕到他們,要依法處置。繆公說:“君子不會因為畜牲而害人。我聽說吃過駿馬肉如果不喝酒,是會傷人的。”於是全部賜酒,赦免了他們。這三百個人聽說秦要迎擊晉軍,都爭著要隨軍前往,去了正好碰上繆公處於困境,個個手持兵器拼死力戰,以報答偷吃駿馬肉而被赦免的恩德。繆公俘獲晉君而歸,下令國中說:“大家齋戒,我將用晉君來祭祀上帝。”周天子聽說了,說“晉是我的同姓”,請求赦免晉君。夷吾的姐姐是繆公的夫人。夫人聽說了,也穿上喪服光著腳,對繆公說:“我竟然連自己的兄弟也不能相救,唯恐有辱於您的命令。”繆公說:“我把俘獲晉君當作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不料現在天子為之求情,夫人也為之憂傷。”便與晉君盟誓,同意放他回去,換了高階的客舍供他住,並用七牢的規格來宴饗他。十一月,送晉君夷吾回國,夷吾獻上晉國的河西之地,讓太子圉到秦國為質。秦把宗女嫁給子圉為妻。當時秦的領土已東抵黃河。

  十八年,齊桓公死。二十年,秦滅梁、芮。

  二十二年,晉國的公子圉聽說晉君病了,說:“梁國,是我的外祖母家,而秦滅亡了它。我兄弟很多,一旦晉君去世,秦必定扣留我,晉國看不起我,也會另立他人。”子圉因此逃回晉國。二十三年,晉惠公死,子圉立為國君。秦怨恨公子圉私自逃歸,就從楚國迎來公子重耳,並把子圉過去的妻子嫁給他為妻。重耳一開始拒絕,後來才接受下來。繆公優禮有加,格外款待他。二十四年春,秦派人告訴晉國的大臣,要送重耳回國。晉國表示同意,於是派入送重耳回國。二月,重耳被立為晉君,就是文公。文公派人殺子圉。子圉就是懷公。

  當年秋天,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勾結翟人伐周襄王,周襄王逃出,住在鄭國。二十五年,周襄王派人向晉國、秦國告急求救,秦繆公率兵幫助晉文公送周襄王回國,殺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帶。二十八年,晉文公在城濮擊敗楚軍。三十年,繆公幫助晉文公包圍鄭國。鄭國派人告訴繆公說:“滅亡鄭國是幫晉國的忙,對晉當然有好處,但對秦未必有利。晉國的強大,正是秦國所擔憂的呀。”繆公於是罷兵而歸,晉也罷兵。三十二年冬,晉文公死。

  鄭國有人向秦出賣鄭國說:“我掌守鄭國的城門,鄭國可以偷襲。”繆公徵求蹇叔、百里傒的意見,他們回答說:“穿過好幾個國家千里迢迢去偷襲別人,很少能佔到什麼便宜。況且鄭國有人出賣鄭國,焉知我國就不會有人把我國的情況也告給鄭國呢?不行呀。”繆公說:“你們不知道,我已決定了。”遂發兵,派百里傒之子孟明視、蹇叔之子西乞術和白乙丙率兵。出兵的那天,百里傒、蹇叔二人哭送他們。繆公聽見了,大怒說:“我發兵的時候你們這樣哭哭啼啼沮喪我軍,這是為什麼?”二位老人說:“我們決不敢沮喪您的軍隊。只是因為軍隊出發,我們的孩子將隨軍前往,我們年已老邁,一旦回來晚了恐怕就再也見不到了,所以才哭。”二位老人退下,對他們的孩子說:“你們的軍隊如果打敗,必定是在殽山險隘之處。”三十三年春,秦軍終於東進,經晉地,路過周的北門。周王孫滿說:“秦軍無禮,不敗才怪呢?”軍隊開到滑,鄭國商人弦高,正帶了十二頭牛到周地去賣,碰上秦軍,怕被殺或俘虜,所以獻上他的牛說:“聽說大國將要征討我鄭國,鄭君正恭謹地加強守備,派我用這十二頭牛來犒賞士兵。”秦國的三位將軍相互商量說:“原打算偷襲鄭國,但鄭國現已覺察,去也來不及了。”便滅了滑。滑是晉國的邊邑。

  此時正碰上晉文公去世尚未埋葬。太子襄公大怒說,“秦欺我孤寡,竟然趁我舉喪攻破我滑邑。”於是穿上黑色喪服,發兵在殽山堵截秦軍,出擊,把他們打得大敗,沒有一人逃脫。俘虜秦的三將軍而歸。晉文公夫人,是秦國女子,為這三位在押的將軍求情說:“繆公對這三個人恨之入骨,希望能將這三人放歸,讓我們秦國的國君親自烹之而後快。”晉文公答應了她,放秦的三將軍回去。三將軍回到秦國,繆公穿戴凶服親迎於郊,面向三人大哭說:“都是我不聽百里傒、蹇叔的話才讓三位受了委屈,三位有什麼罪呢?你們要想方設法報仇雪恥,不可懈怠。”於是恢復三人的官職如同以往,待遇更好。

  三十四年,楚太子商臣殺其父成王而代立。繆公又派孟明視等人率兵伐晉,與晉軍交戰於彭衙。秦不利,撤兵返回。

  戎王派由余出使於秦。由余,其祖先是晉人,逃亡到戎地,會說晉國話。戎王聽說繆公賢能,所以派由余到秦國考察。秦繆公向他炫耀宮殿建築和物資儲備。由余說:“就是讓鬼神來完成,也夠煩累鬼神了;就是讓人民來完成,也夠辛苦人民了。”繆公對他的話很奇怪,問他說:“中國靠書禮樂和法度來治理,尚且經常出亂子,現在戎翟沒有這些,那又靠什麼來治理呢,豈不是太困難了嗎?”由余笑著說:“這恰恰是中國所以發生亂子的原因呀。從至聖黃帝制定禮樂和法度,以身作則,率先奉行,才僅僅達到小治。到了後世,統治者日益驕奢淫佚。依仗法度的威嚴,去苛求下民,下民疲勞到極點就會埋怨責怪統治者不仁不義,上下互相責怪,篡奪殺戮,以至斷子絕孫,還不都是由於這類緣故。而戎夷卻不是這樣。統治者懷有淳厚的仁愛之心以對待其下,下民也懷有忠貞不渝的信義以事奉其上,管理一國之政猶如管理一個人一樣,簡直不知是憑什麼來管理,這才是真正的聖人之治呀。”於是繆公回來問內史廖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是其敵國擔心的事情。現在由余這佯賢能,也是我的心頭之患,應該拿他怎麼辦呢?”內史廖說:“戎王住在偏僻蔽塞的地方,沒有聽到過中國的音樂。您不妨試探給他送去一些歌伎舞女,以削弱他的志氣。並替由余請留,以疏遠他們的關係;挽留不放,以耽誤他的歸期。戎王感到奇怪,必然懷疑由余。君臣有了嫌隙,就能俘獲戎王。而且戎王喜歡歌舞。也一定會懈怠政事。”繆公說:“好。”於是和由余連席而坐,傳器而食,把該國的地形和軍事情況打聽得一清二楚,然後命內史廖把八人一列的兩列歌伎舞女送給戎王,戎王接受之後很喜歡,一年到頭也沒有送還。這時秦才放回由余。由余屢次勸諫均不為採納,繆公也不斷派人暗地邀請由余,由余終於棄戎降秦。繆公把他當貴客一樣來招待,向他請教如何伐戎。

  三十六年,繆公更加優待孟明視等人,派他們率兵伐晉,渡黃河時,連船都燒掉,終於大敗晉人,佔領王官和鄗,作為對殽之戰役的報復。晉人皆守在城裡不敢出來。於是繆公就從茅津渡河,掩埋了殽山中(秦軍死難者的)屍骨,為他們發喪,哭了三天。繆公向全軍釋出誓辭說:“喂,士兵們!請安靜聽著,不要喧譁,我要向你們宣告誓辭。古時候的人們都向白髮蒼蒼的老人請教,所以才不犯大錯誤,然而我卻沒有聽取蹇叔、百里傒的勸告,為了反省這一點,所以作此誓辭,讓後代永遠記住我的過錯。”君子聽說了,無不為之流淚,說:“唉!秦繆公用人真是周到呀,所以到底還是靠孟明視等人取得了很大成功。”

  三十七年,秦採用了由余的計策討伐戎王,兼併了十二個國家,開拓了方千里的土地,終於稱霸西戎。天子派召公過賜給繆公金鼓表示祝賀。三十九年,繆公死,葬於雍。陪葬者共一百七十七人,秦有賢臣三人,屬子輿氏,名叫奄息、仲行、針虎,也在陪殉者之列。秦人哀痛,為之作《黃鳥》之詩。君子說:“秦繆公擴地並國,東面打敗強晉,西面稱霸戎夷,然而不能作諸侯盟主,也是應該的。死後丟下人民,還要把自己的賢臣也帶去陪葬。先王去世,尚且要留下好的道德和制度,何況是奪走百姓哀痛的好人和賢臣呢?由此可見秦不能東征了。”繆公有子四十人,他的太子叫代之而立,就是康公。

  康公元年。前一年繆公去世,晉襄公也去世;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國的外甥,住在秦。晉國的趙盾打算立他為君,派隨會來迎接。秦派兵護送到令狐。晉立襄公之子為君,反過來攻打秦軍,秦軍敗,隨會逃奔到秦。二年,秦伐晉,佔領武城,用來報復令狐之役。四年,晉伐秦,佔領少梁。六年,秦伐晉,佔領羈馬。兩軍交戰於河曲,大敗晉軍。晉人擔心隨會在秦國搞破壞,便派魏讎餘假裝叛變,與隨會合謀,用詐謀得到隨會,隨會因而回到晉國。康公在位十二年死,其子共公即位。

  共公二年,晉國的趙穿殺其國君靈公。三年,楚莊公強大,出兵北上攻到洛水,問周鼎的輕重大小。共公在位五年死,其子桓公即位。

  桓公三年,晉打敗我軍,俘虜將軍一名。十年,楚莊王征服鄭,北上打敗晉軍於黃河邊。當時,楚稱霸,主持諸侯會盟。二十四年,晉厲公剛即位,與秦桓公隔著黃河會盟。回來後秦違背盟約,與翟人合夥策劃攻打晉國。二十六年,晉率領諸侯伐秦,秦軍敗逃,晉軍一直追到涇水才回去。桓公在位二十七年死,其子景公即位。

  景公四年,晉國的欒書殺其國君厲公。十五年,救援鄭國,打敗晉軍於櫟。當時晉悼公為盟主。十八年,晉悼公強大,多次主持諸侯盟會,率諸侯之兵伐秦,打敗秦軍。秦軍敗逃,晉軍追擊,渡過涇水,直到棫林才回去。二十七年,景公前往晉國,與平公會盟。不久又違背盟約。三十六年,楚公子圍殺其國君麗自立,就是靈王。景公的胞弟後子針有寵於桓公,並且非常富有,有人暗地中傷他,他害怕被殺,逃亡到晉,車子裝著東西有上千輛之多。晉平公說:“後子既然如此富有,為什麼還要出走呢?”後子針回答說:“這是因為秦君無道,我害怕被殺,想等到他死了之後再回國。”三十九年,楚靈王強大,與諸侯會盟於申,當上盟主,殺齊國的慶封。景公在位四十年死,其子哀公即位。後子又回到秦國。

  哀公八年,楚公子棄疾殺靈王而自立,就是平王。十一年,楚平王派人來求娶秦國女子作太子建的妻子。娶回國來,見秦國女子漂亮便自己娶了過去。十五年,楚平王要處死太子建,太子建逃亡:伍子胥逃奔到吳國。晉國公室衰落,六卿強大,考慮的主要是內部的兼併,所以有很長時間秦、晉不再相互攻擊。三十一年,吳王闔閭與伍子胥伐楚,楚王逃奔到隨國;吳乘勢攻進郢。楚國的大夫申包胥來告急,七天不吃飯,日夜哭泣。這樣秦國才派兵車五百輛救援楚國,打敗吳軍。吳軍撤回,楚昭王才又回到郢。哀公在位三十六年死。太子為夷公,夷公早死,未能即位,立夷公之子為君,就是惠公。

  惠公元年,孔子擔任魯君的儐相。五年,晉卿中行氏、範氏反叛晉國,晉君派智氏和趙簡子攻打他們,範氏和中行氏逃亡到齊國。惠公在位十年死,其子悼公即位。

  悼公二年,齊國大臣田乞殺其國君孺子,立他的哥哥陽生為君,就是悼公。六年,吳打敗齊軍。齊人殺悼公,立其子簡公為君。九年,晉走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會盟,為序次先後而發生爭執,終於讓吳為先。吳國強大,侵犯中國。十二年,齊國的田常殺簡公,立簡公的弟弟平公為君,由田常做他的相。十三年,楚滅陳。秦悼公在位十四年死,其子厲共公即位。孔子於悼公十二年死。

  厲共公二年,蜀人來饋送財物。十六年,塹修黃河堤岸。派兵二萬攻打大荔,佔領王城。二十一年,開始在頻陽設縣。晉佔領武城。二十四年,晉國內亂,殺智伯,把他的封土分給趙、韓、魏。二十五年,智開與智氏封邑中的人逃亡到秦國。三十三年,伐義渠,俘虜義渠王。三十四年,日食。厲共公死,其子躁公即位。

  躁公二年,南鄭反叛。十三年,義渠來犯,直抵渭南。十四年,躁公死,立其弟懷公為君。

  懷公四年,庶長晶和大臣圍困懷公,懷公自殺。懷公太子叫昭子,早死,大臣就立了太子昭子的兒子為君,就是靈公。靈公,是懷公的孫子。

  靈公六年,晉修築少梁城的城牆,秦攻訂晉。十三年,修築籍姑城的城牆。靈公死,其子獻公未能即位,即位的是靈公的叔父悼子,就是簡公。簡公,是昭子的弟弟、懷公的兒子。

  簡公六年,下令開始准許下層官吏佩劍。塹修洛水的堤岸,修築重泉城的城牆。十六年死,其子惠公即位。

  惠公十二年,其子出子出生。十三年,伐蜀,佔領南鄭。惠公死,出子即位。

  出子二年,庶長菌改把靈公之子獻公從河西接回來立為國君。殺出子及其母,把他們沉入深淵。在以前一段時間裡,秦國頻繁更換國君,君臣名分顛倒失次,所以晉國又重新強大起來,奪走秦的河西之地。

  獻公元年,廢止陪葬。二年,修築櫟陽城的城牆。四年正月庚寅,孝公出生。十一年,周太史儋進見獻公說:“周從前曾與秦臺在一起,而後來又分了開來,分開五百年還會再臺在一起,合起來十七年將有霸王出現。”十六年,桃樹冬天開花。十八年,櫟陽下金雨。二十一年,與晉交戰於石門,斬首六萬,天子賜給黼黻以示祝賀。二十三年,與魏交戰於少梁,俘虜魏將公孫痤。二十四年,獻公死,其子孝公即位,年齡已二十一歲了。

  孝公元年,黃河、華山以東有六大強國,秦孝公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王、韓哀侯、趙成侯並稱。淮水、泗水之間有小國十多個。楚、魏與秦接界。魏築長城,從鄭沿洛水河岸北上,佔有上郡之地。楚從漢中,往南佔有巴郡和黔中郡。周王室衰落,各諸侯國憑武力征伐,相互兼併。秦僻處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的會盟,被人視同夷翟。孝公於是廣施恩惠,賑濟孤寡,招募戰士,論功行賞。下令國中說:“從前我們的祖先繆公崛起於歧、雍之間,講求文德武功,東面平定晉國內亂,以黃河與晉劃界,西面稱霸戎翟,擴地方千里之大,天子承認為霸,諸侯皆來祝賀,為後世創業,非常榮耀。不幸碰上厲共公、躁公、簡公、出子在位的那段不安定時期,國家內有憂患,顧不上國外的事情,三晉乘機攻佔了我先君的河西之地,諸侯都鄙視秦國,恥辱莫大於此。獻公即位,安撫邊境,遷都櫟陽,並且打算舉兵東征,收復繆公舊地,重整繆公的政令。我想到先君的意願,每感痛心。賓客群臣有能進獻奇計使秦國強大者,我將封以高官,分給土地。”隨即出兵東圍陝城,西斬戎族的獂王。

  衛鞅聽說此令已下,西來秦國,透過景監介紹求見孝公。

  二年,天子賞賜祭肉。

  三年,衛鞅勸說孝公變更法制,整飭刑罰,對內提倡致力農業,對外嚴明賞罰,鼓勵士卒力戰效死,孝公表示讚賞。但甘龍、杜摯等人不以為然,同他辯論起來。最後還是採納了衛鞅的新法。(新法初行,)百姓覺得很苦,但過了三年,他們就習慣了。於是封衛鞅為左庶長。這些事在《商君列傳》中有介紹。

  七年,與魏惠王會見於杜平。八年,與魏交戰於元裡,獲得勝利。十年,衛鞅封為大良造,率兵包圍魏國的安邑,安邑投降。十二年,建造成陽城,修築冀闕,秦遷都於咸陽。合併各小鄉聚,編為大縣,每縣設縣令一人,共四十一縣。規劃田畝,設定阡陌,把領土擴大到洛水以東。十四年,開始收賦。十九年,天子承認為霸。二十年,諸侯皆來祝賀。秦派公子少官率兵與請侯會盟於逢澤,並朝見天子。

  二十一年,齊在馬陵打敗魏軍。

  二十二年,衛鞅攻打魏,俘虜魏公子卬。封衛秧為列侯,號稱“商君”。

  二十四年,與魏交戰於雁門,俘虜魏將魏錯。

  孝公死,其子惠文君即位。此年,處死衛鞅。衛鞅剛在秦國施行新法,新法不能推行,首先太子即觸犯法律規定。衛鞅對孝公說:“新法不能推行,阻力首先來自貴戚,您如果決心推行新法,就得先從太子下手。太子不可施以墨刑,請施之太子的傅、師。”這樣一來,新法才順利推行,秦人才被治理好。等到孝公一死,太子即位,不少宗室大臣都很怨恨衛鞅,衛鞅逃亡,因此被加上反叛的罪名,而終於彼車裂示眾於秦國。

  惠文君元年,楚、韓、趙、蜀等國來朝見。二年,天子向秦祝賀。三年,惠文君行冠禮。四年,天子賞賜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齊國和魏國相互稱王。

  五年,陰晉人犀首封為大良造。六年,魏割讓陰晉給秦,陰晉改名叫寧秦。七年,公子卬與魏軍交戰,俘虜魏將龍賈,斬首八萬。八年,魏割讓河西之地。九年,東渡黃河,佔領汾陰、皮氏。與魏王在應會見。包圍焦,迫其投降。十年,張儀到秦國為相。魏割讓上郡十五縣。十一年,在義渠設縣。把焦、曲沃歸還給魏。義渠君稱臣。將少梁改名為夏陽。十二年,開始設臘祭。十三年四月戊午,魏君稱王,韓君也稱王。派張儀攻佔陝,驅逐陝的居民到魏國。

  十四年,改元為元年。二年,張儀與齊國和楚國的大臣會見於齧桑。三年,韓國和魏國的太子來朝見,張儀到魏國為相。五年,王巡遊直到北河。七年,樂他到秦國為相。秦、趙、魏、燕、齊率匈奴之兵一起攻打秦國。秦派庶長羑里疾與之交戰於修魚,俘虜其將申差,打敗趙公子渴、韓太子奐,斬首八萬二千。八年,張儀再次到秦國為相。九年,司馬錯伐蜀,並滅亡了它。攻佔趙的中都、西陽。十年,韓太子蒼入秦為質。攻佔韓的石章。打敗趙將泥。攻佔義渠的二十五座城。十一年,羑里疾攻打魏國的焦,迫其投降。打敗韓軍於岸門,斬首一萬,韓將犀首逃走。公子通被封於蜀。燕君讓位給其大臣子之。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見於臨晉。庶長羑里疾攻打趙國,俘虜了趙將趙莊。張儀到楚國為相。十三年,庶長魏章打敗楚軍于丹陽,俘虜楚將屈匄,斬首八萬;又攻打楚的漢中郡,佔領的土地方六百里,設定漢中郡。楚包圍雍氏,秦派庶長羑里疾幫助韓東進攻打齊國,到滿幫助魏攻打燕國。十四年,伐楚,佔領召陵。丹、犁稱臣,蜀相壯殺蜀侯來降。

  惠王死,其子武王即位。韓、魏、齊、楚、越皆歸順。

  武王元年,與魏惠王會見於臨晉。處死蜀相壯。張儀、魏章皆東去魏國。伐義渠、丹、犁。二年,開始設丞相,羑里疾、甘茂分別任左丞相和右丞相。張儀死於魏。三年,與韓襄王會見於臨晉外。南公揭死,羑里疾到韓國為相。武王對甘茂說:“我想開闢車道直通三川,一睹周室,就是死了也不遺憾。”當年秋天,派甘茂和庶長封攻打宜陽。四年,攻佔宜陽,斬首六萬。渡黃河,修築武遂城的城牆。魏太子來朝見。武王有氣力,喜歡競技,力士任鄙、烏獲、孟說都做了大官。王與孟說舉鼎,折斷膝蓋。八月,武王死。滅孟說之族。武王娶魏國女子為後,沒有兒子。立武王的異母弟為君,就是昭襄王。昭襄王的母親是楚人,為羋姓,號稱宣太后。武王死時,昭襄王在燕做人質,燕入送他回國,才得以即位。

  昭襄王元年,嚴君羑里疾任丞相。甘茂出走到魏國。二年,彗星出現。庶長壯與大臣、諸侯、公子謀篡王位,皆被處死,惠文後也不得好死。悼武王后出走回到魏。三年,王行冠禮。與楚王會見於黃棘,把上庸之地歸還給楚。四年,攻佔蒲阪。彗星出現。五年,魏王到應亭來朝見,把蒲阪歸還給魏。六年,蜀侯煇反叛,司馬錯平定蜀亂。庶長奐伐楚,斬首二萬。涇陽君到齊國為質。日食,白天天黑。七年,攻佔新城。羑里疾死。八年,派將軍羋戎攻打楚,佔領新市。齊派章子,魏派公孫喜,韓派暴鳶一起攻打楚國的方城,俘獲唐眜。趙攻破中山,其君逃亡,最後死於齊。魏公子勁、韓公子長被封為諸侯。九年,孟嘗君薛文到秦國任丞相。免攻打楚,佔領八座城,殺楚將景快。十年,楚懷王來朝見秦,秦扣留了他。薛文因金受而被免除丞相。樓緩任丞相。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等五國一起攻打秦國,到鹽氏而還。秦把河北和封陵送給韓、魏以求和。彗星出現。楚懷王出走到趙國,趙國不接納,又返回到秦國,不久就死了,歸葬於楚。十二年,樓緩被免除丞相,穰侯魏冉任丞相。送給楚國五萬石糧食。

  十三年,向壽伐韓,佔領武始。左更白起攻打新城。五大夫呂禮出走逃亡到魏國。任鄙往漢中郡守。十四年,左更白起攻打韓、魏的軍隊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俘虜了公孫喜,攻佔五座城。十五年,大良造白起攻打魏,佔領垣,接著又歸還給魏。攻打楚,佔領宛。十六年,左更司馬錯佔領軹和鄧。魏冉被免除丞相。封公子市於宛,公子悝於鄧,魏冉於陶,為諸侯。十七年,城陽君來朝見,同時東周君也來朝見。秦用垣換取蒲阪、皮氏。王前往宜陽。十八年,司馬錯攻打垣、河雍,拆毀河橋而佔領之。十九年,昭襄王稱西帝,齊稱東帝,接著又都放棄帝號。呂禮來自首。齊攻破宋,宋王在魏國,死在溫。任鄙死。二十年,王前往漢中。又前往上郡、北河。二十一年,錯攻打魏的河內。魏獻出安邑,秦驅逐其中的居民,用爵位招募人民遷居河東,並赦免罪犯遷往安邑。涇陽君封於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國。在河東設九縣。與楚王會見於宛。二十二年,蒙武伐齊。在河東設九縣。與楚王會見於宛。與趙王會見於中陽。二十三年,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大破齊軍於濟水西岸。王與魏王會見於宜陽,與韓王會見於新城。二十四年,與楚王會見於鄢,又會見於穰。秦佔領魏的安城,兵至大梁。燕、趙救魏。秦軍撤退。魏冉被免除丞相。二十五年,攻佔趙城兩座。與韓王會見於新城,與魏王會見於新明邑。二十六年,赦免罪犯遷往穰,穰侯再次任丞相。二十七年,司馬錯攻打楚。赦免罪犯遷往南陽。白起攻打趙,佔領代國的光狼城。又派司馬錯發兵隴西郡,利用蜀攻打楚的黔中郡,並攻佔了它。二十八年,大良造白起攻打楚,佔領鄢、鄧,赦免罪犯遷往該地。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打楚,佔領郢設為南郡。楚王逃走。周君來。王與楚王會見於襄陵。白起被封為武安君。三十年,蜀守張若伐楚,佔領巫郡和江南,設為黔中郡。三十一年,白起攻魏,佔領兩座城。楚人在我國佔領的江南之地反叛。三十二年,丞相穰侯攻打魏,兵至大梁,擊潰暴鳶軍,斬首四萬,暴鳶敗逃,魏割讓三縣求和。三十三年,客卿胡陽攻打魏國的卷、蔡陽、長社,並佔領了它們。攻打芒卯於華陽,擊潰之,斬首十五萬。魏割讓南陽求和。三十四年,秦把魏、韓(的南陽之地)與上庸之地併為一郡,將南陽被赦免的奴隸遷往該地。三十五年,幫助韓、魏、楚伐燕。開始設南陽郡。三十六年,客卿灶攻打齊,佔領剛、壽,封給穰侯。三十八年,中更胡陽攻打趙的閼與,未能佔領。四十年,悼太子死於魏,歸葬於芷陽。四十一年夏,攻打魏,佔領邢丘、懷。四十二年,安國君被立為太子。十月,宣太后死,葬於芷陽的酈山。九月,穰侯出走前往陶。四十三年。武安君白起攻打韓,攻佔九座城,斬首五萬。四十四年,攻打韓的南陽,並佔領了它。四十五年,五大夫賁攻打韓,佔領十座城。葉陽君公子悝出走前往自己的封國,沒有到就死了。四十七年,秦攻打韓的上黨郡,上黨郡投降趙國,秦又攻打趙,趙國發兵迎擊秦,兩軍相持不下。秦派武安君白起進攻,大破趙軍於長平,四十萬降卒全部被殺。四十八年十月,韓國獻出垣雍。秦軍分為三軍。武安君回。王齕率兵攻打趙的武安、皮牢,並佔領了它們。司馬梗北定太原,全部佔領韓的上黨郡。正月,停戰,又守上黨郡。當年十月,五大夫陵攻打趙都邯鄲。四十九年正月,擴大徵兵增援陵。陵戰績不佳,被免職,由王齕代替他率軍。當年十月,將軍張唐攻打魏,由於蔡尉棄城不守,返回斬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犯了罪,貶為士伍,遷往陰密。張唐攻打鄭,並佔領了它。十二月,擴大徵兵,駐軍於汾城旁。武安君白起犯了罪,死了。王齕攻打邯鄲,未能攻佔,撤離,趕回汾城駐軍兩個多月。攻打魏軍,斬首六千,魏、楚聯軍死於黃河之中的達兩萬人。攻打汾城,接著又隨張唐軍拔取寧新中,寧新中改名為安陽。初次修造黃河橋。

  五十一年,將軍摎攻打韓,佔領陽城、負黍,斬首四萬。攻打趙國,佔領二十多縣,斬首俘虜九萬。西周君背叛秦,與諸侯合縱,率天下精兵出伊闕攻打秦國,使秦不能通往陽城。因此秦命將軍摎攻打西周。西周君慌忙前來投降,叩頭認罪,全部獻出他的城邑三十六座,人口三萬。秦上接受所獻,放他回到周。五十二年,西周人民逃往東周,周的寶器九鼎被搬到秦國,周開始滅亡。

  五十三年,天下皆來歸順。只有魏國到得最晚,秦派摎伐魏,佔領吳城。韓王來進見,魏回交出國家政權,一切聽命於秦。五十四年,王郊祀上帝於雍。五十六年秋,昭襄王死,其子孝文王即位。尊(生母)唐八子為唐太后,與昭襄王合葬。韓王穿上孝服來弔唁祭悼。諸侯也都派遣他們的將相來弔唁祭悼,參加喪事。

  孝文王元年,赦免罪犯,依舊重用先王的功臣,優待親戚,放寬苑囿的限制。孝文王除喪,十月己亥日即位,僅僅三天,到辛丑日就死了,其子莊襄王即位。

  莊襄王元年,大赦罪犯,依舊重用先王的功臣,施仁德於骨肉親戚,並廣佈恩惠於人民,東周君與諸侯策劃攻打秦國,秦派相邦呂不韋討伐他,把他的全部國土併入秦的版圖。但秦也並不中斷他的祀統,把陽人之地賜給周君,讓他繼續保持自己的祭祀。派蒙驁伐韓,韓獻出成皋、鞏。秦的疆界擴大到大梁,開始設三川郡。二年,派蒙驁攻打趙,平定太原。三年,蒙驁攻打魏的高都和汲,並佔領了他們。攻打趙的榆次、新城、狼孟,佔領三十七座城。四月日食。王齕攻打(趙國的)上黨郡。開始設太原郡。魏將軍無忌率五國之兵攻打秦,秦退卻到河外。蒙驁兵敗,諸侯解除包圍而去。五月丙午,莊襄王死,其子政即位,就是秦始皇帝。

  秦王政即位二十六年,開始合併天下為三十六郡,號稱始皇帝。始皇帝五十一歲死,其子胡亥即位,就是二世皇帝。二世三年,諸侯紛紛起來反叛秦朝,趙高殺二世,立子嬰為帝。子嬰即位一個多月,諸侯又殺死他,因而滅亡秦朝。詳細敘述見《秦始皇本紀》中。

  太史公說:秦的祖先出自贏姓。其後世子孫分封,以封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但秦因其祖先造父封於趙城,也稱為趙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