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二主妃子傳

二主妃子傳原文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

  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后卒,葬于南郡。章武二年,追谥皇思夫人,迁葬于蜀,未至而先主殂。丞相亮上言:“皇思夫人履行修仁,淑慎其身。大行皇帝昔在上将,嫔妃作合,载育圣躬,大命不融。大行皇帝存时,笃义垂恩,念皇思夫人神柩在远飘飘,特遣使者奉迎。会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以到,又梓宫在道,园陵将成,安厝有朝。

  臣辄与太常臣赖恭等议,《礼记》曰:“立爱自亲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不忘其亲,所由生也。《春秋》之义,母以子贵。昔高皇帝追尊太上昭灵夫人为昭灵皇后,孝和皇帝改葬其母梁贵人,尊号曰恭怀皇后,孝愍皇帝亦改葬其母王夫人,尊号曰灵怀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号,以慰寒泉之思,辄与恭等案谥法,宜曰昭烈皇后。《诗》曰:”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故昭烈皇后宜与大行皇帝合葬,臣请太尉告宗庙,布露天下,具礼仪别奏。“制曰可。

  先主穆皇后,陈留人也。兄吴壹,少孤,壹父素与刘焉有旧,是以举家随焉入蜀。

  焉有异志,而闻善相者相后当大贵。焉时将子瑁自随,遂为瑁纳后。瑁死,后寡居。先主既定益州,而孙夫人还吴,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于子圉乎?”于是纳后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立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联承天命,奉至尊,临万国。今以后为皇后,遣使持节丞相亮授玺绶,承宗庙,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建兴元年五月,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延熙八年,后薨惠陵。

  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也。章陵元年,纳为太子妃。建兴元年,立为皇后。十五年薨,葬南陵。

  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建兴十五年,入为贵人。延熙元年春正月,策曰:“联统承大业,君临天下,奉郊庙社稷。今以贵人为皇后,使行丞相事左将军(向)朗持节授玺绶。勉修中馈,恪肃堙祀,皇后其敬之哉!”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

  刘永字公寿,先主子,后主庶弟也。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永为鲁王,策曰:“小子永,受兹青土。联承天序,继统大业,遵修稽古,建尔国家,封于东土,奄有龟蒙,世为藩辅。呜呼,恭联之诏;惟彼鲁邦,一变适道,风化存焉。人之好德,世兹懿美。王其秉心率礼,绶尔士民,是飨是宜,其戒之哉!”建兴八年,改封为甘陵王。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

  咸熙元年,永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刘理字奉孝,亦后主庶弟也,与永异母。章武元年六月,使司徒靖立理为梁王,策曰:“小子理,联统承汉序,祗顺天命,遵修典秩,建尔于东,为汉藩辅。惟彼梁土,畿甸之邦,民狎教化,易导以礼。往悉乃心,怀保黎庶,以永尔国,王其敬之哉!”建兴八年,改封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卒,谥曰悼王。子哀王胤嗣,十九年卒。子殇王承嗣,二十年卒。景耀四年诏曰:“安平王,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颓绝,联用伤悼。

  其以武邑侯辑袭王位。“辑,理子也,咸熙元年,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后主太子璇,字文衡。母王贵人,本敬哀张皇后侍人也。延熙元年正月策曰:“在昔帝王,继体立嗣,副贰国统,古今常道。今以璇为皇太子,昭显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将军朗持节授印绶。其勉修茂质,祗恪道义,咨询典礼,敬友师傅,斟酌众善,翼成尔德,可不务修以自勖哉!”时年十五。景耀六年冬,蜀亡。咸熙元年正月,钟会作乱于成都,璇为乱兵所害。

  评曰:《易》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夫人伦之始,恩纪之隆,莫尚于此矣。是故纪录,以究一国之体焉。

二主妃子傳譯文

  (甘皇后傳、穆皇后傳、敬哀張皇后傳、後主張皇后傳、劉永傳、劉理傳、劉王睿傳)

  先主甘皇后傳,先主甘皇后,沛縣人。

  先主在豫州時,住在小沛,彼時納甘皇后為妾。先主幾次死去正妻,甘皇后常常主持家政。她隨先主到荊州後,即生下後主劉禪。正逢曹操軍隊進攻,甘後避亂至當陽長阪才追上先主,先主面對危急情勢,只好拋下甘後與後主而前逃,幸虧趙雲捨命保護,甘後母子才免於兵難。甘後去世後被葬在南郡。

  章武二年(222),甘後被追諡為皇思夫人,其靈柩才被遷葬蜀地,但尚未運到先主就去世了。丞相諸葛亮上奏說:“皇思夫人履德修仁,和順謹慎。已故先皇生前居上將軍職位時,是皇思夫人等嬪妃協力,將陛下養撫成人,而皇思夫人卻不幸早逝。已故先皇在世時,恩深義重,思念皇思夫人靈柩獨處遠方異地,專門派人前往迎遷。時逢先皇去世,如今皇思夫人靈柩已被運到,梓棺停駐半道,園陵即將造成,安葬指日可待。臣下已與太常賴恭等人商議:“《禮記》有言:‘施行仁愛首先從敬愛父母開始,這樣才能教化百姓行孝;崇尚恭敬首先要從長子做起,這樣才能教化百姓和睦。’這就是不忘雙親生育自己之恩。《春秋》的文意,闡明母以子貴。過去漢高祖皇帝追加太上昭靈夫人尊號為昭靈皇后,孝和帝改葬他的生母梁貴人並追加尊號為恭懷皇后,孝愍帝也改葬自己生母王夫人並加尊號靈懷皇后。

  現在皇思夫人也應該追加尊號,以此慰藉她在九泉的靈魂。由此臣下與賴恭等參照諡法,宜追加皇思夫人尊號為昭烈皇后。《經》有言:‘生不能同室而居,死也得同穴而葬。’所以昭烈皇后應該與已故先皇合葬共墓。臣下請太尉為此祭告祖廟,告示天下,葬禮儀式等準備完畢再上書奏明。”後主批覆準可。

  先主穆皇后傳,先主穆皇后,陳留縣人。她的哥哥吳壹,少年喪父,因吳壹父親生前一直與劉焉交情深厚,故全家隨劉焉來到川蜀。劉焉心懷不臣之心,聽相面者相穆後面相後說她將是大貴之人。當時跟隨劉焉身邊的兒子只有劉瑁,於是他為兒子劉瑁娶了穆皇后。劉瑁死後,穆後在劉家守寡。先主平定益州後,孫夫人返歸東吳,群僚勸先主聘娶穆後。先主考慮到自己與劉瑁同族而有所猶豫,法正進言勸說:“論遠近親疏,這種關係哪有晉文公與子圉之近呢?”於是先主迎娶穆後為夫人。

  建安二十四年(219),穆後被立為漢中王王后。先主章武元年(221)夏五月,冊封穆皇后說:“朕承順天命,登位至尊,君臨天下。現在冊立漢中王王后為皇后,特派使持節丞相諸葛亮授皇后玉璽印綬,承命宗廟,母儀天下,皇后應恭敬謹肅啊!”建興元年(223)五月,後主承嗣皇位,尊封穆皇后為皇太后,她所居宮室稱為長樂宮。吳壹官至車騎將軍,封縣侯。

  延熙八年(245),穆皇后去世,合葬於先主惠陵。

  後主敬哀張皇后傳,後主敬哀皇后,車騎將軍張飛的長女。

  章武元年(221)被立為太子妃。

  建興元年(223),被冊立為皇后。

  建興十五年(237)去世,葬於南陵。

  後主張皇后傳後主張皇后,前敬哀皇后的妹妹。

  建興十五年(237),被納入宮中封為貴人。

  延熙元年(238)春正月,冊封如次:“朕承嗣皇位,君臨天下,執掌國家社稷。現冊立貴人為皇后,特派行丞相事左將軍向朗持節授予玉璽印綬。努力治理後宮,敬肅宗廟祭祀,皇后要恭奉其事啊!”鹹熙元年(264),皇后隨後主遷往洛陽。

  劉永傳,劉永,字公壽,先主之子,後主的異母庶出兄弟。

  先主章武元年(221)六月,派司徒許靖封劉永為魯王,冊文說:“皇子劉永,受此白茅所包的青土。朕承嗣帝王世系,繼統漢室大業,遵循古代禮制,替你建置藩國,讓你受封東土,國土覆蓋龜山、蒙山,世代成為中央朝廷藩屏。嗚呼,恭敬地接受朕的詔令吧!想想你所受封的魯地,經一次歷史變革就歸入聖人仁治之道,其風俗教化至今淳風猶存。人們注重修養,世代相傳美德。你可要盡心地遵禮守法,安撫臣民,恭正地按照禮儀履行祭祀職責。切切以此為訓為戒啊!”

  建興八年(230),劉永被改封為甘陵王。當初,劉永憎惡宦官黃皓,黃皓取得後主的信任把持朝政後,在後主耳邊讒言離間劉永,後主漸漸疏遠劉永,以致劉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見後主。

  魏元帝鹹熙元年(264),劉永東遷洛陽,被任命為奉車都尉,封爵鄉侯。

  劉理傳,劉理,字奉孝,也是後主的庶出兄弟,但與劉永不同母。

  章武元年(221)六月,派司徒許靖封劉理為梁王,策封說:“皇子劉理,朕承嗣漢家帝王世系,順應天命,遵循典章法度,替你在東土建立藩國,作為中央王朝的輔翼。想想你那梁國,就在漢朝國都附近,百姓親近教化,容易引導他們遵守禮法。你去後要盡心盡力,安撫黎民百姓,使你的國家永昌永存,你去謹慎地執掌你的王位吧!”建興八年(230),後主改封劉理為安平王。

  延熙七年(244),劉理去世,被追諡為悼王。其子哀王劉胤承嗣王位,延熙十九年(256)去世。劉胤之子殤王劉承承嗣王位,延熙二十年(257)去世。

  景耀四年(261),後主詔書說:“安平王是先帝親手分封的王位。連續三代王位傳承人都不幸早逝,其藩國王位承嗣人斷絕,朕十分悲痛傷心。現特命武邑侯劉輯繼承梁國王位。”劉輯,劉理之子。鹹熙元年(264),劉輯東遷洛陽,授官為奉車都尉,封爵鄉侯。

  後主太子劉王睿傳後主太子劉王睿,字文衡。其母王貴人,本是敬哀張皇后的侍女。

  延熙元年(238)正月被冊封:“過去帝王,承嗣王位,選立太子為王朝副君,此乃自古至今之常規。現在立劉王睿為皇太子,以承繼光大祖宗的神威,特命使行丞相事左將軍向朗持節授予印綬。你要努力完善自己的美好品性,嚴守道義,探研典章禮制,尊師敬傅,吸收眾人之長,以助自己德行,可要切實勉勵自己加強修養啊!”當時劉王睿十五歲。

  景耀六年(263)冬,蜀漢亡國。鹹熙元年(264)正月,鍾會在成都叛亂,劉王睿被亂軍殺害。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