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蜀書·劉二牧傳

劉二牧傳原文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少仕州郡,以宗室拜中郎,后以师祝公丧去官。居阳城山,积学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历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焉内求交址牧,欲避世难。议未即行,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闻扶言,意更在益州。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当收俭治罪;扶亦求为蜀郡西部属国都尉,及太仓令(会)巴西赵韪去官,俱随焉。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犍为太守任岐及贾龙由此反攻焉,焉击杀岐、龙。

  焉意渐盛,造作乘舆车具千乘。荆州牧刘表表上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时焉子范为左中郎将,诞治书御史,璋为奉车都尉,皆从献帝在长安,惟(小)[叔]子别部司马瑁素随焉。献帝使璋晓谕焉,焉留璋不遣。时征西将军马腾屯郿而反,焉及范与腾通谋,引兵袭长安。范谋泄,奔槐里,腾败,退还凉州,范应时见杀,于是收诞行刑。议郎河南庞羲与焉通家,乃募将焉诸孙入蜀。时焉被天火烧城,车具荡尽,延及民家。焉徙治成都,既痛其子,又感祆灾,兴平元年,痈疽发背而卒。州大吏赵韪等贪璋温仁,共上璋为益州刺史,诏书因以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以韪为征东中郎将,率众击刘表。

  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后羲与璋情好携隙,赵韪称兵内向,众散见杀,皆由璋明断少而外言入故也。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于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

  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

  会曹公军不利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寻又令正及孟达送兵数千助先主守御,正遂还。后松复说璋曰:“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璋又从之,遣法正请先主。璋主簿黄权陈其利害,从事广汉王累自倒县于州门以谏,璋一无所纳,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归。先主至江州,北由垫江水诣涪。去成都三百六十里,是岁建安十六年也。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目,往就与会先主所将将士。更相之适,欢饮百余日。璋资给先主,使讨张鲁,然后分别。

  明年,先主至葭萌,还兵南向,所在皆克。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先主迁璋于南郡公安,尽归其财物及故佩振威将军印绶。孙权杀关羽,取荆州,以璋为益州牧,驻秭归。璋卒,南中豪率雍闿据益郡反,附于吴。权复以璋子阐为益州刺史,处交、益界首。丞相诸葛亮平南土,阐还吴,为御史中丞。初,璋长子循妻,庞羲女也。先主定蜀,羲为左将军司马,璋时从羲启留循,先主以为奉车中郎将。是以璋二子之后,分在吴、蜀。

  评曰:昔魏豹闻许负之言则纳薄姬于室,刘歆见图谶之文则名字改易,终于不免其身,而庆钟二主。此则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必然之验也。而刘焉闻董扶之辞则心存益土,听相者之言则求婚吴氏,遽造舆服,图窃神器,其惑甚矣。璋才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乘致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

劉二牧傳譯文

  (劉焉傳、劉璋傳)

  劉焉傳,劉焉,字君郎,江夏郡竟陵縣人,西漢魯恭王的後裔,東漢章帝元和年間遷封竟陵,為宗族的旁出支脈。

  劉焉年輕時在州郡為官,因宗室的身份被授職中郎,後來因為為老師司徒祝恬守喪而辭官。退而移居陽城山研究學問、招授生徒,被舉為賢良方正,徵召至司徒府,歷任洛陽縣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職。

  劉焉目睹漢靈帝朝綱混亂、王室衰微,故向朝廷建議說:“刺史、太守行賄買官,盤剝百姓,招致眾叛親離。應該挑選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員去擔任地方州郡長官,藉以鎮守安定天下。”他本人自請充任交阝止牧,意欲藉此躲避世亂。尚未議定成行,侍中廣漢人董扶私下對他說:“京城將有大亂,益州一帶呈現天子之氣。”劉焉聽董扶此言後,便想改任前赴益州。恰逢益州刺史谷阝儉橫徵暴斂,民怨沸騰影響甚壞,而幷州刺史張壹、涼州刺史耿鄙均為人所殺,劉焉心願終於實現。出任監軍使者兼職益州牧,封陽城侯,受命逮捕谷阝儉治罪。董扶亦請求為蜀郡西部屬國的都尉,正巧太倉令巴西人趙韙被免職,也隨劉焉西去。此時益州叛賊馬相、趙祗等在綿竹縣打起黃巾旗號,召集為勞役所困苦的百姓,一兩天就招聚數千人。他們起手即殺死綿竹縣縣令李升,官吏百姓紛紛歸服,集合萬餘人馬後便進而攻克雒縣,攻進益州殺死谷阝儉,隨後轉入蜀郡、犍為一帶,一月之中連破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歸附者數以萬計。

  益州從事賈龍率領家兵數百人在犍為郡東境收集官吏百姓,得千餘人馬,攻打馬相等人,幾天後馬相兵敗退走,州內安定無事。賈龍選派官兵迎接劉焉。劉焉將治所遷到綿竹,對叛亂民眾實行招撫政策,明裡寬厚優待,暗中圖謀自立。張魯的母親開始以創立五斗米道發跡,又稍有姿色,經常來往劉焉家中,故此劉焉任張魯為督義司馬,駐守漢中,切斷山間棧道,殺死漢朝使臣。劉焉上奏朝廷說米賊截斷山道,無法通行,又藉故斬殺益州豪強王鹹、李權等十多人,藉以嚴法樹威。犍為郡太守任岐以及賈龍因而舉兵反攻劉焉,劉焉將任、賈二人擊殺。劉焉割地稱雄的野心日益強烈,製造了千餘輛車駕乘具。荊州牧劉表上奏朝廷,說劉焉頗類昔日子夏在西河時疑惑聖人的言論。這時劉焉的兒子劉範為左中郎將,劉誕為治書御史,劉璋為奉車都尉,都隨漢獻帝在長安,只有侄子別部司馬劉瑁一直在劉焉身邊。

  漢獻帝派劉璋去警誡劉焉,劉焉留住劉璋不放。這時徵西將軍馬騰擁兵..地謀反,劉焉、劉範與馬騰串通合謀,領兵襲擊長安。劉範密謀敗露,逃往槐裡,馬騰兵敗,退還涼州。劉範不久被殺,劉誕亦被抓獲處死。議郎河南人龐羲與劉焉乃婚姻親家,於是派人找到劉焉的孫子們送往蜀地。此時天火焚燬劉焉的城府,並將其所造車乘燒得一乾二淨,四周民房亦受其害。劉焉將治所遷往成都,既痛心親子受害,又為天災驚嚇,終於於興平元年(194)因背疽發作而一命嗚呼。益州重要官員趙韙等人看到劉璋性情溫仁,故共同上表求封劉璋為益州刺史,朝廷下詔封劉璋為監軍使者,兼任益州牧,任命趙韙為徵東中郎將,派他率軍進擊劉表。

  劉璋傳,劉璋,字季玉,自繼承劉焉之位後,因張魯日漸驕橫放縱,不順服自己,故殺死張魯的母親和弟弟,兩人於是變為仇敵。劉璋多次派遣龐羲等攻打張魯,但都被張魯擊敗。張魯的隊伍大多屯集在巴西郡,於是劉璋便任命龐羲為巴西太守,讓他帶兵抵禦張魯。後來龐羲與劉璋關係惡化,趙韙舉兵反叛劉璋,兵敗被殺,都因為劉璋未能明辨是非聽信他人讒言。劉璋聞訊曹操征討荊州,已平定漢中,便派河內人陰溥往謁曹操表明歸順之意。曹操加封劉璋為振威將軍,璋兄劉瑁為平寇將軍。劉瑁患癲狂病去世。劉璋又派別駕從事蜀郡人張肅給曹操送去三百老兵及其他皇家所用雜物,曹操封張肅為廣漢太守。劉璋再派別駕張松前往拜謁曹操,曹操此時已平定荊州、擊走劉備,沒再對張松加封任用,張松因此懷有怨心。時逢曹操軍隊在赤壁失利,且因瘟疫而死亡甚眾。張松返還,極力詆譭曹操,勸說劉璋主動斷絕與曹操的聯絡。他對劉璋說:“劉豫州與您為宗室兄弟,可以與他結交聯盟。”劉璋皆以為是,故派法正前往與劉備結好聯盟,隨即又指示法正和孟達送去數千兵卒幫劉備抵禦曹軍,法正完成使命歸還。其後張松又勸說劉璋:“現在州中將領龐羲、李異等人都居功自傲,且心懷異志,如不能得到劉豫州的幫助,益州將外有強敵攻擊,內遭亂民騷擾,必定走向敗亡。”劉璋又聽從了張松之言,派法正去迎請先主劉備。劉璋的主簿黃權向劉璋陳說迎劉備入川的危害,從事廣漢人王累將自己倒懸在州城城門上向劉璋進諫,劉璋拒不接納,並指示所到之處招待劉備,使劉備進入益州如同返歸故里。

  劉備先至江州北,再由墊江水路到涪縣,距離成都僅三百六十里路程。

  這年是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劉璋率領步、騎兵三萬多人,車駕幔帳,光耀奪目,前往與劉備相會;劉備所率將士依次前迎,大家歡聚宴飲百餘日。劉璋以大批物資供助劉備,讓他去討伐張魯,然後兩人告別。第二年,劉備軍至葭萌,還軍向南進攻劉璋,一路節節取勝。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進軍圍困成都數十日,此時成都城內仍有精兵三萬,食用物資足可支援一年,城中官民都決心與劉備決一死戰。但劉璋說:“我父子領有益州二十多年,對百姓沒有施加什麼恩德。現在百姓受攻戰三年之累,拋屍草野,都因為我劉璋所致,我於心何安啊!”於是開城投降,部下無不流淚。劉備將劉璋遷往南郡公安縣,並將他的財物和原來所佩的振威將軍印綬全都還給他。孫權殺死關羽,奪還荊州後,劉備又任命劉璋為益州牧,讓他駐守秭歸。劉璋死後,南中豪強雍..佔據益州郡反叛,歸附東吳。孫權又任命劉璋之子劉闡為益州刺史,駐守交、益兩州的交界處。蜀丞相諸葛亮平定南方,劉闡逃還東吳,官居御史中丞。其先,劉璋長子劉循娶龐羲之女為妻。劉備安定蜀地後,龐羲被任為左將軍司馬,當時劉璋聽從龐羲意見留下劉循,劉備乃封劉循為奉車中郎將。故此劉璋兩個兒子的後代,分別生活在吳、蜀兩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