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ān ěr | 注音 | ㄉㄢ ㄦˇ |
首字母 | de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蝟耳、擔負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一種古代西南方少數民族的風俗。雕鏤其頰,皮連耳廓,分為數支,下垂至肩,作為妝飾。 2.古代北方國名。 3.古代南方國名。又名離耳『元鼎六年內屬,稱儋耳郡。在今海南島儋縣。 |
《儋耳》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此詩首聯寫雷雨後的黃昏作者獨自登高,憑欄遠望;頷聯寫登高所見,既是寫眼前實景,又是象徵時局;頸聯記雙喜臨門;尾聯寫以後的打算。全詩既表現出對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歡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萬念俱灰的感傷。前三聯頗有清雄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