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n guǒ | 注音 | ㄧㄣ ㄍㄨㄛˇ |
首字母 | yg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緣由、原因、根源、起因、動因、因由、理由、原由、起源、因素 | ||
反義詞 | 結果、果效、效果、成果、收效、結局、後果、果實、果子、果斷 | ||
基本解釋 | ①指原因與結果二者的關係前面的分句是後句的原因,所以是因果句。②指因果報應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 |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但又不同於宿命論。古語有云: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因果的觀念也早已深入“以善為本”的中華傳統文化。有情眾生每一世的意識心都是生滅的,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運作,是基於實相心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真如)是不生不滅的,《大品般若丶小品般若》丶《心經》所說的般若,就是在講這個“菩薩心丶不念心”八不中道統統具足的心,他恆常不滅,是真正的我。《菩薩優婆塞戒經》異作異受即是自作自受之真義,意在於此。佛門施設種種戒律,實際是世尊基於對因果的洞徹而對眾生給予的保護,使眾生來生更圓滿。緣起性空只是解脫道的區域性,但常被誇大成佛法真旨。若主張緣起性空,實際是否定因果,因果便無從建立,眾生皆可以成佛也成為戲論,如此之人便會口中說空、行在有中,以佛法名義造作種種不善業。佛法中說的因果主體、中道實相、般若理體、真如、涅槃、我,都是同一如來藏心體。一切法界無不賅攝於如來藏一法界中,即“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佛法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