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古時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一說是相連的洞穴。《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 孔穎達 疏:“冬則居營窟者,營累其土而為窟,地高則穴於地,地下則窟於地上。謂於地上累土而為窟。”《孟子·滕文公下》:“當 堯 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為巢,上者為營窟。” 焦循 正義:“按《說文·宮部》雲:營,帀居也。凡市闤、軍壘,周帀相連皆曰營。此‘營窟’當是相連為窟穴。” 元 吳萊 《三彭傳》:“橧巢營窟,風雨漂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