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得月較先

dé yuè jiào xiān
to achieve success earlier than others
“得月較先”的成語拼音為:dé yuè jiào xiān,注音:ㄉㄜ ㄩㄝˋ ㄐㄧㄠˋ ㄒㄧㄢ,詞性:動詞短語,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基本解釋: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例句:唐代白居易《琴歌子》:“金照洞庭水,花飛九尺天。得月較先歸,吟詩必自傳。”
拼音 dé yuè jiào xiān
注音 ㄉㄜ ㄩㄝˋ ㄐㄧㄠˋ ㄒㄧㄢ
詞性 動詞短語
英文 to achieve success earlier than others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
出處 宋·俞文豹《清夜錄》:“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例句 唐代白居易《琴歌子》:“金照洞庭水,花飛九尺天。得月較先歸,吟詩必自傳。”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得魚忘筌
下一個成語: 德本財末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先得我心得:適合,契合。比喻別人先說出了自己心裡想說的話。
  • 先睹為快睹:看見。以能儘先看到為快樂。形容盼望殷切。
  • 先斷後聞指先處理後奏聞。
  • 先發制人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 先公後私先以公事為重,然後考慮私事。
  • 先號後慶指初兇後吉。
  • 先號後笑①指命運先兇後吉。②指文章或著作結尾比開頭精彩。
  • 先河後海先祭河神,後祭海神。比喻治學要弄清源流。
  • 先花後果舊時比喻先生女後生男。
  • 先見之明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 先來後到按照來到的先後確定次序。
  • 先禮後兵禮:禮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 先難後獲難:艱難,勞苦;獲:收穫。先付出勞動然後再取得收穫。比喻不坐享其成。
  • 先驅螻蟻螻蟻:螻蛄和螞蟻。自己先死埋葬地下,為別人驅除螻蟻。比喻效命於人,不惜先死。
  • 先人後己首先考慮別人,然後想到自己。
  • 先入為主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 先入之見指在對某事物進行調查研究之前就形成或接受的看法。指成見。
  • 先聲奪人先張揚自己的聲勢以壓倒對方。也比喻做事搶先一步。
  • 先聲後實聲:聲勢;實:實力。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然後交戰。
  • 先聖先師舊時尊稱孔子;也稱周公和孔子或孔子和顏淵。
  • 先天不足先天:人或動物的胚胎時期。原指人或動物生下來體質就不好。後也指事物的根基差。
  • 先我著鞭著:下。比喻快走一步,佔先。
  • 先悉必具纖悉:細微詳盡。細微詳盡,全都載明。
  • 先下手為強在對手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首先動手,取得主動地位。
  • 先小人,後君子先做小人,後做君子。指先把計較利益得失的話說在前頭,然後再講情誼。
  • 先笑後號指命運先吉後兇。
  • 先行後聞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 先意承顏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 先意承旨先意:超先想到;承旨:遵從意旨。原指不等父母開口就能迎合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上級意圖,極力奉承。
  • 先意承指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 先意承志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
  • 先意希旨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 先憂後樂憂慮在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後。
  • 先斬後奏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 先知先覺知:認識;覺:覺悟。指認識事理較一般人為早的人。
  • 先自隗始隗:指戰國燕人郭隗;始:開始。以先任用我郭隗為開端。表示自我推薦。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得薄能鮮德行淺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謙的話)。
  • 得不補失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同“得不償失”。
  • 得不償喪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同“得不償失”。
  • 得不償失償: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
  • 得不酬失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同“得不償失”。
  • 得步進步已進了一步,還要向前進一步。比喻野心大,貪心永不滿足。
  • 得尺得寸得:取得,獲得。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 得寸得尺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後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 得寸進尺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 得寸則寸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 得道多助指符合道義者則能得到多數人的幫助。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幫助;違背正義,必陷於孤立。
  • 得而復失復: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 得過且過且:暫且。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
  • 得隴望蜀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 得馬生災指因福而得禍。
  • 得馬失馬指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 得馬折足指因福而得禍。
  • 得其三昧三昧:梵語,意為正定。排除一切雜念,使心神平靜,專心致志,達到悟境。引申為訣竅或精義。指在某方面造詣深湛,熟知精義。
  • 得其所哉所:處所,環境。找到了適合於他的地方。指得到理想的安置。
  • 得饒人處且饒人指做事不要做絕,須留有餘地。
  • 得人死力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別人以死來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擁護。
  • 得人者昌,失人者亡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興隆,失去人心的就要滅亡。
  • 得勝回朝朝:朝廷。舊指打了勝仗回到朝廷去報功。現泛指勝利歸來。
  • 得勝頭回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 得失參半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
  • 得失成敗指得與失,成功與失敗。
  • 得失榮枯指人生的獲得與喪失、興盛與衰敗。
  • 得失相半得失:得到與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當,不相上下。
  • 得失在人指人生的勝利失敗就取決與本人的努力與否。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 得手應心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同“得心應手”。
  • 得天獨厚天:天然,自然;厚:優厚。具備的條件特別優越,所處環境特別好。
  • 得兔忘蹄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
  • 得未嘗有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 得未曾有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 得心應手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 得婿如龍形容得到稱心如意的佳婿。
  • 得意門生得意:稱心如意;門生:親授業的弟子或科舉中試者對座師的自稱。後泛指學生。最滿意的弟子或學生。
  • 得意忘象指只取其精神而無視其形式。
  • 得意忘形形:形態。形容高興得失去了常態。
  • 得意忘言原意是言詞是表達意思的,既然已經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後比喻彼此心裡知道,不用明說。
  • 得意揚揚形容非常得意的樣子。
  • 得意洋洋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 得意之色得意:稱心如意。因非常稱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 得意之作指自己認為非常滿意的作品。
  • 得魚忘荃比喻已達目的,即忘其憑藉。“荃”亦作“筌”。
  • 得魚忘筌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後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 得月較先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