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知其一,不知其二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ss
“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成語拼音為: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注音:ㄓ ㄑㄧˊ ㄧ,ㄅㄨˋ ㄓ ㄑㄧˊ ㄦˋ,詞性: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等,年代:古代成語,出處:《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基本解釋: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例句:你只~,如今路多險峻,我挑著重擔,著實難走。★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七回
拼音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注音 ㄓ ㄑㄧˊ ㄧ,ㄅㄨˋ ㄓ ㄑㄧˊ ㄦˋ
詞性 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等
英文 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ss
年代 古代成語
解釋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它。”
例句 你只~,如今路多險峻,我挑著重擔,著實難走。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七回
補充糾錯
上一個成語: 知其不可而為之
下一個成語: 知其一不知其二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順接) 補充糾錯
  • 二八佳人二八:指十六歲;佳人:美女。十五六歲的美女。
  • 二把刀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不高的人。
  • 二分明月古人認為天下明月共三分,揚州獨佔二分。原用於形容揚州繁華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當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 二缶鐘惑二:疑,不明確;缶、鍾: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鐘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二缶鍾惑指對缶和鍾兩種盛器的容量大小分不清楚。比喻是非不明。
  • 二虎相鬥,必有一傷兩隻兇惡的老虎爭鬥起來,其中必有一隻受傷。比喻敵對雙方實力都很強,激烈鬥爭的結果,必有一方吃虧。
  • 二話不說不說任何別的話。指立即行動。
  • 二惠競爽比喻兩兄弟都是好樣的。
  • 二龍戲珠兩條龍相對,戲玩著一顆寶珠。
  • 二滿三平比喻生活過得去,很滿足。同“三平二滿”。
  •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只要兩個人一條心,就能發揮很大的力量。
  • 二三君子猶二三子。
  • 二三其德二三:不專一。形容三心二意。
  • 二三其意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專一,反覆無常。
  • 二豎為虐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 二桃殺三士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 二童一馬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 二心兩意形容意志不專一、不堅定。
  • 二心三意想這樣又想那樣。形容意念不專,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 二姓之好指兩家困婚姻關係而成為親戚。
  • 二一添作五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訣,是二分之一等於零點五的意思。比喻雙方平分。
  • 二者不可得兼兩項之中只能得其一,不能兼而有之。
以""字結尾的成語接龍(逆接) 補充糾錯
  • 知白守黑意思是對是非黑白,雖然明白,還當保持闇昧,如無所見。這是道家的消極處世態度。
  • 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違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 知人之明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
  • 知彼知己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
  • 知地知天地:地形:天:天氣。瞭解地形,瞭解氣候。
  • 知恩報德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報答人家的恩惠。同“知恩報恩”。
  • 知恩報恩知道了受人家的恩惠就報答人家的恩惠。
  • 知過必改認識到自己錯了就一定要改。
  • 知過能改認識到自己錯了就能夠改正。
  • 知己之遇遇:待遇。像對知己一樣的待遇。形容受到賞識。
  •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瞭解。
  • 知盡能索比喻智慧能力都竭盡了。
  • 知來藏往指對未來有所預見,對已往心中瞭然。
  • 知名當世知名:著名、有名。在當代很著名。
  • 知命不憂識天命者無憂慮。
  • 知命樂天命:命運;天:天意。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 知難而進迎著困難上。
  • 知難而退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 知其不可而為之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表示意志堅決。有時也表示倔強固執。
  • 知其一,不知其二知道事物的一方面,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 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瞭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瞭解其他方面。形容對事物的瞭解不全面。
  • 知情不舉舉:檢舉。瞭解情況而不揭發。
  • 知情達理通人情,懂道理。
  • 知人論世原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現也指鑑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
  • 知人善任知:瞭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於認識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 知人下士知:識別。下士:屈己尊人。能識別人才並禮賢下士。
  • 知人知面不知心舊時俗語。指認識一個人容易,但要了解一個人的內心卻很困難。
  • 知榮守辱守:安於。雖然知道怎樣可得到榮譽,卻安於受屈辱的地位。
  • 知書達禮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 知疼著熱形容對人十分關心愛護(多指親人)。
  • 知疼著癢形容對親人的關懷、體貼。
  • 知往鑑今鑑:借鑑。瞭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鑑。
  • 知微知彰微:細小。彰:明顯。既瞭解細小的萌芽狀態,又瞭解發展起來後的顯著特徵。形容瞭解事物發展的始末。亦作“知微知章”、“知章知微”。
  • 知我罪我形容別人對自己的譭譽。
  • 知無不言凡是知道的沒有不說的。
  •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知道的就說,要說就毫無保留。
  • 知小謀大指能力太差,不能勝任重大的任務。
  • 知雄守雌雄:雄強;雌:雌伏,不倔強。棄剛守柔。比喻與人無爭。
  • 知羞識廉羞:羞愧。廉:廉恥。指人知道羞愧、廉恥。形容有修養。
  • 知一萬畢指理解本質,萬事盡通。
  • 知易行難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 知遇之恩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恩情。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 知止不殆殆:危險。知道適可而止的人就不會遇到危險。舊時勸人行事不要過分。
  • 知子莫若父沒有比父親更瞭解兒子的了。
  • 知足不辱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貪心。
  • 知足常樂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 知足知止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