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難而退
zhī nán ér tuì
beat a retreat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知難而退”的成語拼音為:zhī nán ér tuì,注音:ㄓ ㄋㄢˊ ㄦˊ ㄊㄨㄟˋ,詞性: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基本解釋: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例句: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裡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
拼音 |
zhī nán ér tuì |
注音 |
ㄓ ㄋㄢˊ ㄦˊ ㄊㄨㄟˋ |
詞性 |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
英文 |
beat a retreat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原指作戰要見機而行,不要做實際上無法辦到的事。後泛指知道事情困難就後退。 |
出處 |
《左傳·宣公十二年》:“見可而行,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 |
例句 |
尤其是因為在那一級裡有三、四個“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員不得不~。 ★鄒韜奮《經歷·新飯碗問題》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