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豎為虐
èr shù wéi nüè
To abuse
“二豎為虐”的成語拼音為:èr shù wéi nüè,注音:ㄦˋ ㄕㄨˋ ㄨㄟˊ ㄋㄩㄝˋ,詞性:作謂語、定語;比喻疾病纏身,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基本解釋: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例句: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後,秦國實行了嚴格的法律制度,其中一項規定是“二豎為虐”,意思是對於兩人同時犯罪的情況,將實行更嚴厲的懲罰。
拼音 |
èr shù wéi nüè |
注音 |
ㄦˋ ㄕㄨˋ ㄨㄟˊ ㄋㄩㄝˋ |
詞性 |
作謂語、定語;比喻疾病纏身 |
英文 |
To abuse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豎:小子;二豎:指病魔;虐:侵害。比喻疾病纏身。 |
出處 |
《左傳·成公十年》:“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例句 |
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後,秦國實行了嚴格的法律制度,其中一項規定是“二豎為虐”,意思是對於兩人同時犯罪的情況,將實行更嚴厲的懲罰。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