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三卷·驕戰

驕戰原文

  凡敌人强大,未能必取,须当卑辞厚礼,以骄其志。候其有隙可乘,一举可破。法曰:「卑而骄之。」

  蜀将关羽北伐,擒魏将于禁,围曹仁于樊。吴将吕蒙在陆口称疾,诣建业,陆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堪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逊曰:「羽矜其功,骄气凌铄于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无嫌于我。〕又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若见至尊,宜好为计。」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与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布,兼始有功,胆气益坚,未易图也。」蒙至都,权问:「卿病,谁可代者?」蒙对曰:「陆逊虑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都督代蒙。逊至陆口,书与羽曰:「前承观衅而动,以律行师,小举大克,亦何巍巍!敌国败绩,利在同盟,闻庆抚节,相遂席卷,共奖王纲。某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禀良规。」又曰:「于禁等见获,遐迩欣叹,以为将军之勋足以长世,虽畴昔晋文城濮之师,淮阴拔赵之略,蔑以尚之。闻徐晃等步骑驻旌,窥望麾葆。操猾虏也,忿不思难,恐潜增众,以逞其心。虽云师老,犹有骁悍。且战捷之后,常苦轻敌,古术军胜弥警,愿将军广为方针,以全独克。某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嘉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羽览书有谦下之意,遂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状,陈其可擒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驕戰譯文

大凡在敵人力量強大,我軍沒有必勝把握的情況下作戰,應當用卑恭的言詞和厚重的禮物,麻痺敵人使其志驕意惰;待到敵人有隙可乘之時,便可一舉而擊破它。誠如兵法所說:“對於卑視我方之敵,要設法使其更加驕躁。”三國蜀將關羽率軍北伐,活捉了魏左將軍于禁,並圍困其徵南將軍曹仁於樊城。而此時鎮守陸口的吳大將呂蒙聲稱有病回京都建業休養,(途經蕪湖時)陸遜前去看望他,對他說:“關羽駐地同我們邊境接鄰,您怎麼竟遠離防區而東下京都,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呂蒙說:“的確像您所說,可是我的病很重啊。”陸遜接著分析說:“關羽自恃驍勇無敵,經常侵凌別人,剛立大功,更加驕傲放縱,現在一心只圖北進,對我們吳國沒有懷疑,加之又聽說您得了重病,必然更加不作防備。倘若現在出其不意地襲擊他,自然可以將其活捉制服。您回京都見了主公(孫權),應當很好地謀劃謀劃。”呂蒙說:“關羽向來勇猛,既難以對付,且又久據荊州,大施恩信於民,加之剛剛打了勝仗,膽量氣勢更盛,是不容易圖謀他的。”呂蒙回到建業,孫權問他:“您病了,誰可以接替您的職務?”呂蒙回答說:“陸遜謀深慮遠,具有堪當重任的才能,從其對局勢的分析籌劃所顯示出的器識來看,他最終是可以擔當大任的。而現在他還不太出名,並不為關羽所畏忌,(要找接替我的人)沒有比他更合適的了。如果任用他,應當指令他對外要隱藏自己的才能行跡,而在暗中觀察形勢變化,尋找有利時機,然後方可戰勝關羽。”孫權於是召見陸遜,任命他為偏將軍右部都督,以接替呂蒙的防務。陸遜奉命來到陸口後,立即寫信給關羽極盡恭維之辭,說:“前不久蒙您觀察敵人釁隙而適時出兵北伐,按照法制治軍用兵,因而以較小的舉動而獲得大勝,這是何等崇高偉大啊!敵國遭到失敗,有利於我們兩國同盟互助。因此,聽到這一勝利訊息後,我們都情不自禁地擊節慶賀,盼望您乘勝前進,席捲中原,以實現我們共扶漢室的心願。我陸遜才思不敏,受命西來駐防,引頸仰慕您光照塵世的業績,渴望接受您對我的良好教誨。”又說:“于禁等人被擒,遠近的人們都歡欣讚歎,認為將軍的功勳足以與世長存,即使是當年晉文公城濮敗楚之用兵,淮陰侯韓信攻克趙國之謀略,也都沒有超過您的功績。聽說魏將徐晃等人率步騎兵進駐樊城附近,窺探您的動靜。曹操是個狡猾的敵人,他出於對您的忿恨,將不顧處境困難,而暗中增派部隊,以求實現其南進的野心。他的部隊雖說已經久戰疲憊,但還有猛將悍卒可用。況且打了勝仗之後,往往患在驕傲輕敵。古人用兵之法是,勝仗之後更加警惕。因此,希望您能廣為籌劃,制定周密方略,以確保全勝不敗的戰績。我本一介書生,粗疏遲鈍,愧居自己所不堪勝任的職務,幸喜與您這位威德崇高的將軍為鄰,因此樂於向您盡抒愚見,雖然不能合乎您的謀策,但我的心情還是可以理解的。倘能明瞭我對您的仰慕之忱,以上所言則供您考察。”關羽看了陸遜的信後,覺得他有謙恭敬仰和請求依託的意思,於是大為放心,對吳國不再有所疑忌了。陸遜及時地把這些情況報告給孫權,陳述其可以擒獲關羽的主要理由。孫權據此暗中派兵溯江而上,令陸遜和呂蒙率軍為前鋒,到達之後便迅速攻佔了公安和南郡兩地。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