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一篇
端午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門縫裡插上了茱萸。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包粽子可不是說話那麼簡單,光準備材料就得好長時間,媽媽提前一天就把江米泡在一個大盆裡,還準備好了棉線和粽葉。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把大棗洗乾淨,然後把洗好的粽葉折成漏斗形狀,先放進去一點米和一個大棗,又適量放了幾粒花生,最後把米填滿。而後媽媽又熟練的把粽葉折過來包成一箇中間帶角的形狀,用棉線把包好的粽子纏起來繫好,放入鍋中。我站在旁邊束手無策,不知道能幫什麼。一個小時後,鍋裡散發出一陣陣米香,香氣四溢,饞的我口水都流了下來。
由於風俗習慣的不同,所以包出來粽子的味道也不一樣,我更喜歡吃媽媽包的粽子,因為它有家鄉的味道!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二篇
我們家鄉的端午雖然沒有熱鬧的賽龍舟等熱烈的慶祝活動,卻也有著很多值得一述的節日習俗。
首先是,在端午節前幾天就要買糯米、黃米回來包粽子。我們大連地區包粽子是一定要用葦葉的,裹上一顆甜甜的大紅棗,葦葉加上糯米和大棗,煮出來以後,那香甜的味道會在整個樓道里飄香瀰漫,遠遠地嗅到,你便會知道,哦,端午節來了。
端午節最熱鬧的要算那幾天街道上、菜市場裡出售的“把門猴兒”、香荷包、線纏粽子等五彩繽紛琳琅滿目的各類掛飾了,隨著這些小玩意兒的上市,節日的氣氛越來越濃。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你在百度上隨便搜一下,會有幾千萬條,可是我們家鄉只有一條,關於這一點我採訪過很多家族裡的老人們,他們的回答異口同聲,就是為了紀念屈原。老人們說,我們把端午節包的粽子啊雞蛋啊丟到河裡,讓河裡的魚蝦不要吃了屈原。如此簡單。至於我們這裡跟汨羅江有多遠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這位偉大詩人的一份敬意。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三篇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每年我家裡的粽子都是媽媽自己包的。
媽媽對我說:“包粽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泡在水裡泡一天,才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並備好了一些包粽子的配料。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起粽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接著把少許糯米裝進去,再放上一塊五花肉,然後把粽子葉摺好捆緊,一個肉粽就包好了。接著媽媽一邊包粽子一邊示範給我看,我仔細看著,學著媽媽的樣子慢慢的包著,終於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著我包的第一個肉粽子,我高興極了。後來我終於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著說。
粽子煮熟了。我聞著清香解開粽子,一邊吃著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四篇
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裡,飽滿的紅豆,花生仁,都早已泡好,或是切好的五花肉塊,都早已用作料淹制好。勤勞的女主人正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熟了揭開鍋,屋裡頓時都瀰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雞蛋也是少不了的。這兩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燻,在端午節這天把艾蒿掛在門楣上。掛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裡面放上香料。每年媽媽都要幫我買上一個掛在胸前。
又要端午節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裡藏著的細心,樂趣,難道是用錢可以買到的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五篇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它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也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每年端午節,我們家有包粽子的習俗,外婆就和我一起包粽子,我有左手拿著粽葉,右手往粽葉裡舀一勺勺糯米和五花肉,學著外婆的樣子,一邊包一邊想:包粽子不是很簡單,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包粽子很難呢?可是粽子裡的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一會往東,一會往西跑。外婆笑了笑說:“裡面的糯米放的太多了。”外婆接過粽子,搗騰了一下,一個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樣子包好了一個,吃著自己包的粽子,感覺比誰都吃的香。
吃完午飯,我來到南湖邊看龍舟。隱隱聽到一陣鑼鼓聲,龍舟出現了,十幾條龍舟同時加速,猶如一支支飛劍,向前飛奔而去,有的龍舟像在奔跑,有的龍舟像在吼叫,還有的龍舟像在各自回首遙望。那真是龍騰達海,壯觀極了。
這就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讓人久久不能忘記。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六篇
‘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到了,我最喜歡在端午節的時候吃食餅筒了。今天,媽媽答應我和我一起包食餅筒,我和媽媽先到菜市場買我最喜歡吃的土豆、雞蛋、還有蝦仁,再去買面和蔬菜。我們回到了家以後,我看見了姑姑、叔叔和表姐他們都來我家了,我媽媽把菜都炒好了。我先拿一張皮來包,再夾一些炒麵、土豆、雞蛋放在皮的上面,媽媽又買了洋蔥和胡蘿蔔。
等了好久好久媽媽才把那兩樣菜燒好,然後把它們加進去,最後捲成筒狀,兩手一上一下握緊就可以吃了。我伸手拿了一個,咬上一口,食餅筒裡的捲心菜、又香又甜、又嫩有脆,特別是放到油鍋裡炸一炸,就更好吃了,甚至會吃三四個。食餅筒不僅豐富、吃起來也很方便,它長長的外形代表著一家人和睦相處、團團圓圓。可是,裡面的油都會流出來的,媽媽把食餅筒的皮上弄得都是油膩膩的茄子湯,太噁心了,弄得我都不想吃了。我的叔叔包得食物餅筒非常地大,差不多比我們的食餅筒都大呢。
端午節全家人圍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食餅筒,欣賞著各自包的形狀,其樂融融!真幸福啊!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七篇
在中國提起端午節人人都知道,而且都要吃粽子,賽龍舟。
可是,你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古時候楚國住著一個人,名叫屈塬,他在朝中當官,對皇上非常忠誠,他經常為皇上出謀獻策。但是,有一些奸臣對屈塬恨之入骨,於是在皇上身邊說屈塬這不好,那不好,皇上聽了竟然相信了,把屈塬貶到邊疆。屈塬懷著報國之心。別的國家都請屈塬去,但他不去,只是擔心自己的祖國。失去了屈塬,楚國離滅亡越來越近,最後,連楚王都被別國扣押。
有一天,屈塬聽說楚國快要滅亡了,非常傷心,心想:“連國家都滅亡了,我還活著有什麼用?”想到這裡,他抱起石頭跳進了汩羅。
這一天是五月初五,人們傷心極了,他們把米扔入裡,讓魚吃米,不吃屈塬,並且奮力划船去河裡找屈塬。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了吧!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八篇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又稱端陽節,艾節,重午等,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每到這一天,人們就會賽龍舟,吃粽子。
今年端午節,媽媽早早地就去市場買回兩束艾草和菖蒲,掛在門的兩旁,據說有避邪的作用。而且,這天的艾草還是上好的藥材呢。中午,媽媽給我們做了許多美味佳餚,必不可少的一道就是粽子。粽子是糯米做的,用粽葉包著,是四稜形的。做成四稜形,是比喻傳說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著屈原大夫平安。我拿起一個臘肉味的粽子大口的吃起來,爸爸媽媽看著我狼吞虎嚥的吃相,樂得哈哈大笑。
享受完美味後,我們一家就來到旌湖岸邊觀看一年一度的龍舟比賽。觀看比賽的人真是人山人海,講話聲,議論聲不絕於耳,我們順著人流,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好一點的位置,認真地看了起來。只聽鼓聲一響,比賽開始了,幾條龍舟很快衝出起點,向終點劃去,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一會兒藍隊在前,一會兒紅隊領先,比賽十分精彩,十分激烈。此時,現場更加熱鬧,助威聲,加油聲,划水聲,鼓聲,號子聲,匯成一片熱鬧的海洋。開心的時間似乎總是過得很快,龍舟比賽結束了,大家戀戀不捨得離開河邊,旌湖兩岸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
過端午節真是太開心了,真希望下一次端午節快點到來呀!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九篇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在古代,人們防止水裡的魚蝦吃屈原的屍體,就包粽子丟到湖裡餵魚。
那麼屈原是誰吶?屈原是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最後被逐出郢都。(公元前278),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汩羅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人們聽說屈原投江了,便跑到江邊,往江水裡仍許多粽子,以免江裡的魚把屈原的屍體給吃了。屈原昇天以後,玉皇大帝便將屈原封為“江神”。因為屈原投江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人們每年這天都包粽子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看完屈原的.事蹟,讓我想到:屈原的一生作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敗了。他的理想和事業永遠為後人所惋惜。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功了。他憂國憂民、行廉志潔的人品被譽為後世楷模,他氣魄宏偉、辭章瑰麗的作品堪稱世界文學殿堂的精品。我們要學習他行廉志潔的優良品德,學習他的堅韌不拔,學習他的宏偉氣魄以及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所以,端午節是我們紀念愛國主義先輩的重要節日!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篇
我們中國有許多節日,但我最喜歡有著濃濃藝術風味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大臣,他憂國憂民,深受百姓的愛戴,但由於奸臣陷害,加上看到國家快要滅亡,屈原傷心絕望之下便投江自殺了。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傷心,於是划起船隻,去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把食物投進江中,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屍體了。
端午節不僅有著感人的來歷,而且還有許多習俗。我最喜歡的是賽龍舟:傳說古時,老百姓捨不得屈原死,為了紀念屈原,我們就有了賽龍舟的活動。賽龍舟的人們很快樂,船頭站著一個人敲鼓,大家就跟著鼓聲一起劃,那時別提有多壯觀了。每次賽龍舟,大家都齊心協力,船就劃得很快。
我愛有趣的端午節。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一篇
我的家鄉在蒼南龍港,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
我等啊等!終於等到了端午節這天了。大人們都給小孩的額頭塗上一滴紅紅的雄黃酒,胸前佩戴香囊,個個顯得活潑可愛,活力四射了。
媽媽早早地買來了粽葉、糯米、豆豆、肉等材料,包起了粽子來。不一會兒,在媽媽的巧手下,圓筒形、菱形、三角形……一個個造型新奇的粽子展現在大家面前。接著,媽媽把它們放入鍋裡蒸起來。又過了一會兒,香噴噴的粽子出爐了,我們一家人把粽子吃了個精光,就趕去老家看划龍舟。
到了那裡,河岸兩旁已經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我像只小猴子,使勁擠到人群最前面。一看,啊!這些龍舟好威武呀!顏色各異,龍頭千姿百態,有的張著犄角,有的睜著雙眼,有的昂首望日,真是栩栩如生,猶如條條真龍在戲水!
“轟隆隆!”禮炮一響,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似的在水面飛奔,誰也不甘落後。觀眾的加油聲,吶喊聲此起彼伏,我也情不自禁地叫喊起來,連嗓子也喊啞了,也不歇一下。
啊!端午節,你的味道,你的熱烈,你的快樂,令我難忘!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二篇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中秋節、端午節、元宵節……今天,我懷著快樂的心情,來做端午節香包。
制香包的材料有桃木球、香包袋、艾草、皮繩、流蘇、針、線。準備開始做了,先把桃木球穿進皮繩裡,把香包袋用針線縫好,記住要留一個口,要不然艾草就不能裝在香包袋裡了。可艾草裝進去以後,把皮繩穿進桃木球,放進香包袋裡一起縫,最後把流蘇掛在皮繩的上面一個小香包就完成了。聞起來有一股淡淡的薄荷味,香香的很好聞,又香又清涼,怪不得叫香包。
以前我總以為香包都是非常容易做出來的。今天,我知道了每一件東西都是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來的,這個香包我一定要送給媽媽,因為以前,都是媽媽給我做,現在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媽媽。
淡淡煙雨淡淡愁,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贈與友,我愛端午節。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三篇
今天是端午節,作文課老師帶我們包粽子。說到包粽子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跳江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初五都要包粽子,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人們還賽龍舟,為了趕走要吃屈原屍體的魚兒。
先拿兩片粽葉錯落地疊放在一起,折成一個漏斗形,放上我最愛吃的蜜棗,再放上糯米,用手使勁壓壓,把粽葉往上一蓋,最後我用繩子纏好,我按照這個方法包了兩個、三個、四個……看到我包的粽子心裡美滋滋的。
透過這次包粽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管做什麼事情,要有細心、耐心、還要有恆心。
回到家我還幫媽媽包粽子,媽媽看我包得這麼好,還誇我呢,我很高興學到了本領還學到了知識。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四篇
端午節是中國兩千多年的就習俗,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這裡有不少的傳說。嘴著名的就是紀念中國歷史偉大的詩人屈原。
據說中國古代百姓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很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帶了端午節那一天,我們一家人都要去外婆家吃粽子。粽子的形狀有三角形,四角維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子裡面的陷也有很多種,有豆沙·黴乾菜肉·芹菜肉·還有紅棗的,味道非常好。一株香時間粽子出鍋了,外婆把粽子端了過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先把外面的繩子解開,再把粽葉剝掉,啊!真香,我吃了一個還想吃第2個,可惜我的肚子已經裝不下了。
啊!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是端午節。
端午節三年級作文五:端午節的來歷
中國的傳統文化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有過年的倒福、中秋節、還有端午節,現在我就給你介紹一下端午節。
傳說楚國的皇上是一個昏君,只顧吃喝玩樂,屈原卻說無效就投江自盡了,他投江時候還抱著一塊巨大的石頭,因為這樣他一下江就沉下去,在也上不來了。
屈原投江以後兩岸的老百姓划龍舟去救屈原,人們把江都找遍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在這個緊張危險的時候,突然有一位百姓站出來,他說我們就不了屈原不要緊張,我們可以丟魚和蝦愛吃的東西比如:粽子、雄黃酒、蛋等東西去江裡……
從此,人們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人們一到端午節就划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時間慢慢長久了,傳統文化也慢慢流傳下來。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五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裡,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裡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裡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著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著大家說: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六篇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燻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諸說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偉大,詩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七篇
有人喜愛中秋節,有人喜愛兒童節,有人喜愛青年節,而我最喜歡濃情的端午節,因為端午節不僅可以吃粽子,還可以佩帶好看的荷包。
在端午節,粽子和艾草的香葉摻雜一起,也別有一番韻味。今天,小時老師要帶我們做荷包,因為我之前並沒有做過荷包,所以,就早早的來到了教室,迫不及待的等待著小時老師的到來。
上課了,小時老師大概講了一下怎麼做,我就兩眼發光蠢蠢欲動做了起來,可是做荷包並沒有這麼簡單,哎呀!又壞了!”我氣餒說到。先從布的正面折一下,用針線封住兩個口,把艾草裝進去想著想著,不禁想到奶奶每年給我的荷包,不但樣子精美,還有股特別的香味。荷包針難繡,奶奶為了我每年能佩帶上新的荷包,不辭辛苦。今年我也要給奶奶做一個荷包。腦海裡突然蹦出這樣一絲念想,我重新打起針線,打起精神,重新制作
我望了望窗外,收拾了書包,手裡拿著荷包,踏上了回家之路,想著奶奶看到我親手送來的荷包會是怎樣的喜悅。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八篇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今天在家裡包粽子。
我們先準備材料。材料分別是糯米、粽葉,還有豬肉。因為我喜歡吃肉粽子,所以我們就準備了一些豬肉。
我們先把粽葉握成像鑽頭一樣的形狀。然後往裡邊一點一點的放糯米,再用繩子紮緊,一個粽子就完成了。
等粽子煮熟的時候,把粽葉剝開,一個白白胖胖的粽子就會出現。接下來我們做肉粽。我們像剛才一樣,先把粽葉握成鑽頭一樣的,再把糯米一點一點放進去,再放幾顆肉,最後用繩子紮緊就好了。
有一個粽子我扎得特別緊,也放到鍋裡煮了。過不了幾分鐘,就有一個巨大響聲。我走過去一看呀,原來是粽子像炸彈一樣炸開了啊!那個炸開的粽子就是我包得特別緊的粽子呀!
大家聽見了都跑過來,紛紛大笑。我連忙說道:“我只是想看看扎的緊會怎麼樣?以後我不會再這樣了。”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十九篇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早上吃粽子,還可以看龍舟比賽。
早上一起床,我就看到了餐桌上的美食,有粽子、雞蛋、鹹鴨蛋、大鵝蛋,都是我喜歡吃的。當然最吸引我的是粽子,那翠綠的葉子包成三角形,像一塊碧玉。解開粽子外面的細繩,再撥開翠綠的葉子,一股濃濃的清香撲鼻而來,輕輕的咬一口,真甜真好吃!
我們一家一邊吃著好吃的粽子,一邊看電視上龍舟比賽。準備——砰地一聲,所有準備比賽的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船上的隊員跟著鼓點吶喊著,熱血沸騰,激動人心!岸上的隊員也跟著跑,都在拼全力給自己的隊員吶喊助威,加油聲此起彼伏。
啊啊啊,贏了!一隻龍舟以最快的速度衝到了終點,歡呼聲不絕於耳,我也高興的跳起來,也為他們高興。愉快的早餐結束了,出門感受一下節日的氣氛吧!
每一個傳統節日都代表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讓我們繼續延承下去。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二十篇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著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著念著,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作文三年級 第二十一篇
濃情端午,做荷包,吃粽子,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說實話,我並不怎麼喜歡吃粽子,至於荷包嘛,那些針線活我也不喜歡做。
但是在作文課上,老師組織了活動課,做荷包,有針線、艾草、流蘇和漂亮的布。還好家裡母親會教我如何穿針引線,如何縫補衣服。所以做起來還不算彆扭。
荷包做好後,我嫌棄的看了它一眼,沒辦法,自己做的嘛,還是把它放進書包裡。
路過麵包店,看到店裡有賣粽子的,孩子們都搶先購買。孩子們身上都帶著一個小荷包,散發著艾草的味道。好濃的端午情喲!
回到家中,看見餐桌上熱氣騰騰的粽子,又看見坐在餐桌旁的家人。父母,祖母都來了。坐下來,吃起了粽子。
此時,窗外的天空中飄過朵朵白雲,是那麼的祥和,我第一次覺得粽子這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