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望的橋

2024-02-06 12 [ 說明文 ]

平望是著名的江南水鄉,相傳古時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於葭葦之間,天光水色,一望皆平,由此得名“平望”。古老的大運河與波濤洶湧的太浦河在平望交匯,千年的頓塘與寬闊的新運河在平望相聚。鶯逗湖、南草蕩、長蕩、白漾蕩等湖泊像一塊塊翡翠鑲嵌在平望的錦繡大地上。有水必有橋,平望的橋樑之多,橋的歷史之悠久,橋的規模之大,在吳江大地可算首屈一指。

平望的橋年代悠久,傳承著豐厚的歷史文化。自古以來,平望鎮就有十廟九橋之說。歲月滄桑,如今10座古廟只剩下了遺址和廟名,而9座古橋目前還倖存兩座,橫跨京杭大運河的古老的石拱橋——安德橋、安民橋,至今還巍然屹立在大運河上,它們見證了平望鎮千百年來的興衰,成為古老平望的象徵。安德橋初建於唐朝大曆年間,現存之橋為同治十一年重建。安德橋為單孔拱橋,全長54米,寬4.5米,高10米,跨度11.5米,橋孔高,跨度大,氣勢雄偉。南宋詩人楊萬里途經平望時,曾留下“亂港交穿市,高橋過得詭”之句,形象地描繪了安德橋之高大。而建於明嘉靖年間的溪港東林橋,則纖小玲瓏。橋全長不過5米,拱形單孔,跨度僅3米。而橋上的楹聯“浩渺波光涵笠澤,參差帆影接鶯湖”,不僅創造了美好的意境,還留給人們美的享受。據說舊時平望鎮有35座石橋,隨著歷史的變遷,古石橋僅剩不到lo座。

平望的橋雄偉壯觀,透射著時代的氣息。平望鎮郊205省道上的竹港橋在上世紀50年代曾經是吳江縣裡最大最長的木頭建造的公路橋,如今已建成現代化的公路大橋,半個多世紀以來,它承載著蘇嘉公路和湖嘉公路南來北往的車輛,為吳江的交通運輸作出積極的貢獻。而初建於1958年的平望太浦河大橋曾經是蘇州地區最大最長的公路橋,也是太浦河上第一座公路橋。近50年來,平望大橋兩次重建,橋的規模越來越宏大,目前,它每天承載著318國道和205省道奔湧而來的車輛,最多達到日流量5萬輛,為吳江經濟乃至蘇浙滬皖的交通運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重建於1998年的318國道上的平望新運河橋則是吳江市規模最大、引橋最長、質量最優的公路橋樑之一,總長1500多米,造價達2000多萬元。而橫跨京杭大運河的平望運河大橋則是吳江市最雄偉最壯觀的公路橋樑,也是吳江市第一座公路立交橋,它連線著318國道,跨越205省道,那3根聳入雲天的拱形水泥跨梁像3條彩虹,橫臥在大運河上,成為平望的一大景觀。據說從上海飛往廣州的飛機上,能清楚地看到大運河橋的壯觀。

位於平望鎮中,心出人行天橋在吳江市是獨一無二的,這座2002年12月才通行的橫跨於205省道與318國道交會段的人行天橋,是吳江經濟與交通飛速發展的產物。這座橋投資300多萬元,運用了最先進的造橋技術和現代化的材料,雄偉美觀,還減輕了交通壓力和事故。每當夜幕降臨,橋上華燈齊放,宛如銀河落九天。

平望的橋秀美,展現著一幅幅絢麗的圖畫。風景如畫的鶯逗湖上,2000年建造了瞭望波橋、攬勝橋,這些七孔混凝土結構拱形橋似長虹臥波,連線著黃漾墩、平波臺和鶯湖公園,使平望與鶯湖名勝平波臺交融一體,交相輝映。每當夏日春秋,斜陽夕照,暮色降臨,登上望波橋極目遠眺,平波臺盡收眼底。那種“積水明於鏡,中流峙此臺。雲從湖岸落,浪湧寺門回。柳外千帆去,沙邊一鳥來。昔年題詠處,古壁滿黴苔”的意境,讓人產生無盡的遐想。

平望的橋,薈萃了子百年來的橋樑藝術,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內涵,構築了濃郁的水鄉風情。每當我登步雄偉古老的安德橋,漫步高雅平坦的人行天橋,信步車水馬龍的平望大橋,不禁心曠神怡,思緒萬千,從心底讚美平望的橋。

補充糾錯
上一篇: 古箏
下一篇: 人生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