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歷史篇章昔蛇踏痕風破壁,龍馬欲躍歌今朝。緣聚春霄的時刻萊蕪--一個永久的信念;在黨的政策的指引下,輝煌時不留戀輝煌,在默默中積蓄力量依舊在發展的航線上成長、壯大。
中國足球出線、加入WTO,使中國在世界環球系列步步高昇,而毫不遜色的萊蕪也緊緊相隨。“三辣之鄉”很久以來就是萊蕪一個牢固的品牌,隨科技進步,生產的力度、強度、高度都蒸蒸日上;由古老而簡化的手工群體提升為個體機械運作,由自給自足變為出口貿易;農民出路大增,收入漸漲。許多農民都辛酸地說:“過去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苦苦尋求發財求生之路而今不必再為愁綱愁線愁理愁眉苦臉愁斷肝腸笑口常開,幸哉!樂哉!”也許這很窮酸氣、風趣化,但至少可以說明一下農民的心聲--世界在變,經濟在變,你我在變。
城市人口的比重畢竟少些,所以農村人總希望樓房聳立的地區屬於自己,慾望刺激了萊蕪人的主流,知識、科技武裝了萊蕪人的主流--農民們,他們的意識的提高促進了生活水平的改善,過去圍著一箇中心轉的原則深化成多向性發展,因為黨的富領導幹部,幹部鼓動群眾,由處處服從別人變為自己掌握中心,搞個體經營,轟轟烈烈,民營響應國營。農業機構調整、市場經濟的策劃,質需要使人民生活日益豐富,精神需要隨之需求無限。
支配人類的是靈魂,改變人類的是思想,感化人類的是精神。所以說“人窮志不窮”的俗語適入今日就為“人富志先富”。彩電、影碟機、錄音機,並不高檔、並不摩登卻又不能缺少的娛樂工具無時無刻也在向我們訴說:科教興國。寬容待人、樂於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敬老院、扶助困生等屢見不鮮,時代牽動著文明進步,羈絆著逆流復古。在這個沒有戰爭,競爭卻日益殘酷的時代適者生存,應該讓我們來改變世界,而就讓世界改變我們同化我們、被動我們,因為我們是時代的主宰者。
一片大海所含雜質太多,那麼海水純度就會降低,而它每個因子,每個精靈--每每滴滴水都會被汙染,至於那“出淤泥而不染之蓮”可謂罕見。走過,路過,不要錯過。在這個純淨的天空下--中國,每一朵雲彩--城市都透著晶瑩,萊蕪也在揮映著純淨。不可忽視,樓房面積並不佔小城多大比例,但在建設過程中不記“民以食為天”的宗旨,留有青青麥田的一方淨土,雖不先進卻也進步,不過我更多期望出現“富者多濟貧,貧者多進取”的局面。因為富者只顧處家富,容易忽略自己的道德標準,退化自己的集體觀念,一味地尋求錢財,一味地尋求享受且會讓窮者產生不平心理;貧者不進取,只靠別人接濟會使處自己失去追求感,“知足常樂”心態會讓他們自甘墮落、沉溺忘本,相反應讓富者之富足激起發展之信心,天無絕人之路。
萊蕪日報、鳳城週刊,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也體現了萊蕪人重視文化,轉化文化、吸取文化所以說:風沙掩埋不了我們前進的慧眼,汙水玷汙不了我們尋新的步伐,陰風晦雨阻擋不了我們發展的信念和速度因為有國才有家,家的發展帶動了國的繁榮。誇中國時也在暗示每條大街小巷的進展,因為鳳凰的出眾,孔雀的響名,每一根羽毛才格外稀貴;正因為每根羽毛都稀貴,才使得它的組合體更氣宇不凡。萊蕪的今天是不可否認的,萊蕪人的團結、萊蕪人的智慧、萊蕪人的血氣方剛、萊蕪人的兢兢業業……
許多人曾暢談:在WTO框架下,如何發展農業?萊城區方下鎮是我市結構調整起步早、效果好的鄉鎮之一。他們的答案:再向結構調整要出路。靠調整找市場,靠調整提高效益。作為以農業為主的萊蕪,作為農民比例偏重的萊蕪,作為生在萊蕪人農村的子女,萊蕪是我們的唯一建設萊蕪是我們航海不變的方向。
2001年,我市加快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克服了新一輪世界經濟衰退給外經貿工作帶來的困難,以啟動經濟開發區,全民招商為動力,三外齊抓,全面發展,各項工作在整體推進的基礎上實現了重點突破。昂首新世紀,回眸第一年。文化教育使人們脫離了愚昧的黑穴,無知、莽壯,不再屬於萊蕪的新青年們,因為他們懂得知識就是力量,選擇知識等於選擇了明天。萊鋼軋鋼廠--作為國營的響名工廠,今日也學會培育知識型人才,以加強職工理論學習為指導,推進職工素質教育,加強職工知識化程序,使粗獷豪爽的工人大變秀才、文憑、證書證明了新時代青年的蓬勃朝氣。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萊蕪新風處處見,牢守“誠信”永不變。為了一句“為人民服務”的諾言,為了一句“樹萊蕪新象”的誓言,萊蕪在演變,萊蕪人也在演變,不知是萊蕪陶冶了萊蕪人還是萊蕪人改變了萊蕪。新年新氣象,以萊蕪人的實力,萊蕪人的努力,再塑萊蕪雄風豪姿,再繞黨策獻力計,再展萊蕪錦繡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