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2024-02-06 8 [ 說明文 ]

似棋,雖執子於方寸間,但卻定奪天下事。世界大舞臺,舞臺小世界。人生如戲,在社會與人生的舞臺上,一個人的表演或精彩,或平庸。這些都與舞臺、角色、演繹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舞臺

莎士比亞曾說過“人生如舞臺”,確實如此。藝術中,一個小小的舞臺竟可容納如此複雜的角色,人生的舞臺豈不更為豐富複雜?

“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這是舊時題於戲臺的一副楹聯,極富哲理。

有些舞臺是個人的,有些舞臺卻是共有的。對於大家共有的舞臺,我們不可能獨佔。即使多人共演,我們也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不佔不讓。每個人都應該有適合自己的舞臺,不必苛求高度統一。有句話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的志向和氣度,我們的視野和胸襟,往往決定了舞臺的大小。

從前有一位皇帝,喜歡養鶴,終日與鶴為伴,不理朝政,因此他的舞臺十分狹小。強敵入侵後,他猛然醒悟,揮劍斬鶴,高呼:“深宮之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他的舞臺由後宮花苑變成了整個國家。在這廣闊的舞臺上,他奮發圖強,得以載入史冊。

這令人深思的例項也足以證明: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對我們而言,應當志存高遠,心胸寬廣,併為之付出努力,拓寬我們的舞臺。有理想就會有目標,這就需要我們樹立切合實際的目標和正確的價值觀,併為理想而拼搏,不怕困難和挫折,向目標和理想奮進。

然而,要實現人生的價值,必先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舞臺。人生舞臺並不是越大越好,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及本領,正確地選擇舞臺。

愛因斯坦成名之後,以色列政府邀請他出任總統一職。這無疑是一個更大的舞臺。然而,愛因斯坦拒絕了,他說他不懂社會科學,更不懂政治。愛因斯坦認清了自己的能力,毅然放棄了政治這一大舞臺,在科學的舞臺上盡展才華,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所以,選擇人生舞臺時,不能盲目地追求“大”,而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合理地選擇。

什麼才是最好的舞臺?適合就是最好。沙漠是駱駝的舞臺,藍天是飛鳥的舞臺,若讓它們換位,結果可想而知。人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舞臺,相聲演員未必能演話劇,反之亦然。我們要活在當下,現今社會,作為學生我們的舞臺便是校園。

不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但並非舞臺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因而,我們要認清自己的能力,選擇一個能將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展現的舞臺,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角色

在人生的舞臺上,我們都扮演著相應的角色,無一例外。所不同的是,角色有大有小,例如主角與配角。任何角色對演出來說都是必要的,正因為有了不同角色我們的人生才豐富多彩。

既然每種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那麼關鍵就在於選好自己的角色,給自己的人生準確定位。一旦選準了,就應該盡心盡力去演好它。哪怕是“跑龍套”,也得跑得認真點,也得跑出責任和水平來。

人生的舞臺如此之大,大角色必然是少之又少,這些被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卻又數不勝數。但是,又有幾個大角不是從小角色開始的?如果我們一開始都不屑於當小角色,不安於做小事,這世界豈不亂套。

據說,莎士比亞剛開始連“角兒”的邊都沒捱上,只是個替劇團看馬的,後來是提臺詞,再後來是改臺詞,演點小角色,最後才試寫劇本。

還有那每天為我們服務的手錶不也是嗎?精美的外表下,表內那小小的齒輪和螺絲,默默的動,日復一日的工作。他們也是小角色,但表的指標不走或走得不準的時,別人就會說‘這是徒有外表’。

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上,各行各業的人互相服務,更無“大角色”與“小角色”之分。我們更要隨時提醒自己,我們雖不是整個社會舞臺的主演,但我們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人一生能否精彩,全憑自己能否竭盡所能地進入角色。不斷提高自身的演藝水平,演好自己。

演繹

“表演”是指走過自己的生命歷程。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臺詞,一個造型,都是人生中的一次表演。人生的表演也同樣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人生的表演需要資本,戲的精彩與否取決於功夫是否純熟。要使你的整個人生表演得出彩,就要趕在青春年少,多多積攢“戲功”方面的資本。當然,有些人真誠地做事做人,可能技不如人,但情真意切。而有些人則練功學藝,以高超的演技征服觀眾。

對於正值年少的我們而言,我們就要為“臺上”那瞬即逝的精彩表演而努力,付出代價。如若現在懶懶散散,不求上進,那麼,在以後的人生舞臺上,就不再會有精彩的戲碼出現。人生的表演是演悲劇,還是演喜劇,主要由自己決定。我們是想上演一出令人張目結舌的好戲,還是想碌碌無為,虛度光陰,這都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因此為了夢想,我們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人生當成表演,在自己的人生舞臺演出好戲!

最後,我想說:“讓我們用心選擇舞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會的舞臺上演繹自己的精彩人生!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