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用來感受的

2024-02-06 3 [ 說明文 ]

有關部門對五所學校的120名老師進行問卷調查,其中有這樣一道題:“你熱愛學生嗎?”90%以上的調查物件回答“是”。然後又對這120名教師所教的學生問卷:“你體會到老師對你的愛了嗎?”回答“體會到”者僅佔10%。90%與10%,反差如此之大,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從思想情感上來說,90%以上的老師是熱愛學生的,但是從愛的整體來看,僅有愛的情感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愛的行為,對於一些特殊的學生來說,更必須講究愛的藝術,愛才有可能被學生所接受。究竟怎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呢? 

一 、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 

(一)讓學生在信任中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有一個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的,卻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老師倍加呵護。(期中考試加分,學生積極向上的心靈是需要呵護的) 

(二)讓學生在寬容中感受愛 

十多年寒來暑往,我的青春,和粉筆一起,消磨在三尺講臺。回首這17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不由想起當年接全校聞名的亂班學生給我的下馬威場面,不由想起畢業時他們和我難捨難分的場面等等,在這17年中有很多學生和我一起創造的故事,這些故事讓我深深地被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吸引。 

其中有一件事時時提醒我做班主任一定要給特殊學生更多關心,更多關注,更多希望。 

那年初二時,一名臉上長滿青春痘、手臂上刺青的學生轉到我班。一接觸,我就發現他看別人的目光是仇恨的,看我的目光同樣是仇恨的,而且還會同別的老師頂撞。透過側面瞭解到:他的母親去世三年,他父親又娶了後媽……原來是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有一次,上課時,我注意到:他不聽講,只管自己寫,寫了撕,撕了又寫,我提醒了他,並讓他放學後獨自打掃衛生,本以為他又會反駁,但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始終沒有任何辯解,居然默默地接受了。憑我多年的班主任經驗,我知道這裡肯定有故事。於是,我去家訪了,走進村裡,這才知道,那天是他母親的忌日,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在給天堂裡的媽媽寫信!我整理了那些碎片,上面潦草的塗著:媽媽,沒有了你的嘮叨,我不知道,怎麼去消磨以後幾十年的生命。你告訴我啊! 

我自責,我愧疚。就在那一刻,我寬容了他的種種不是,寬容了他以往的一切。 

孩子,因生活的打擊而扭曲了他的性格,我卻從孩子潦草的字跡中更深刻地體會到班主任工作的責任重大!利用主題班會,我讓他站在講臺前,給其他同學每人發一張白紙,我很嚴肅地請同學在紙上寫他的缺點,越多越細越好,在學生揭露時,我感覺到了他那仇恨的目光不斷射向我;我只當沒看見。收齊後,我從講臺中取出一隻鐵皮盒子,從口袋裡拿出打火機,一把火把紙片都燒了,我對同學說:讓這團火把他留在同學眼裡、心裡的缺點都燃盡吧,從今往後,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他,我相信!我看見他眼中閃爍的淚光,我似乎感覺到他心中升起了向上的火焰。在他以後的成長歲月裡,我始終堅信:要給他一塊心中的橡皮,在他犯錯誤時及時幫助他擦掉,在不斷改正錯誤中讓他成熟起來。我每天注意他,和家長經常交流,安排品學兼優的學生幫助他,瞭解他的動態,並不露痕跡的給他提出希望,肯定他的進步。在初三居然主動報名參加運動會,並奪得初三年級鉛球第一名。儘管他沒考取高中,但上了一所不錯的中專,最難能可貴的是從不理解父親到懂得體諒父親,從把後母煮的麵條摔到地上到與後母和睦共處,我知道他長大了、懂事了。 

(三)讓學生在課改中理解愛 

從初二重新編班到初三,我班的物理成績一直保持年級“第一”。這樣的情況是以前帶的班級前所未見的,我心裡也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究其原因就是學生不懂不問。我該為他們做些什麼呢?我一直苦苦思索對策。國慶長假沒過多久,初三年級安排了一次物理階段性考試,巧合的是:監考就是我和物理老師。監考時一個又一個方案在腦海中出現,否定;出現,再否定……不知不覺,離考試結束只有15分鐘了。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在我腦海中浮現。豁出去了!我和物理老師悄悄地說:我決定讓學生舉手問你問題 。看著物理老師忐忑不安的神情,我用堅定的目光看著他說:你不用直接說答案,只告訴他們思路,一切後果由我來負責!於是我快步走向講臺:同學們,現在允許你們向物理老師提問。學生驚訝地看著我,我點頭微笑示意:真的,但條件是每人只允許問一個!話音剛落,只見學生陸陸續續地舉起了手。離考試結束還剩1分鐘,同學們的問題已經全部問完,我大約算了一下,10分鐘內,共有31名學生舉手提問。收卷完畢,我對學生說: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懂嗎?學生們會意一笑。 

第二天,成績出來:我班物理成績處於年級中等。物理老師問:是否把不真實的成績扣掉?我肯定的回答:不!利用下午的主題班會課,我對學生說:各位同學,首先祝賀你們!這次物理考試進步了,到年級中等水平了。昨天物理測試,10分鐘問了31個問題,平均每個問題20秒,這說明了什麼?沒時間問?一個問題20秒。不會問問題?有31位同學提出了問題,佔班級人數的60%。物理老師剛才讓我把分數扣掉,我沒答應。說實話,我也怕:怕你們以後有問題還是不問,更怕期中考試由於你們的不懂不問還是“第一”,以至讓其他老師知道我們這次“進步”的原因,還怕學校領導的指責,同事的笑話……其實,要老師不怕,很簡單,那就是:今天起,不懂就問!作業不懂:問;上課沒聽懂:問。如果你們同意老師說的話,如果你們不想讓老師難堪,那就從問做起吧。 

期中考試很快來臨,我班物理成績取得了貨真價實的年級第二(和第一名只有微弱的差距)!我開心的笑了,同學們學習物理的幹勁也越大了。 

作為課改背景下的教師,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是:如何洞察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的內心世界,努力探索學生克服消極因素,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積極方面,並重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求知,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李政道教授也說過:“我們學習知識,目的是要做‘學問’,學習,就是學習問問題,學習怎樣問問題。”而如今的學生在長期的師道尊嚴影響下,已漸漸失去問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學習顯得很被動,在這種情況下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也不輕鬆,結果是事倍功半。但哪個學生不想學好?哪個學生不要分數?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我就想到了讓學生在考試時問老師的想法,目的之一:滿足學生獲取較高分的願望,產生成就感,在這種願望的影響下,促使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前進;目的之二,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以前在考試時教師和學生似有警察與小偷之感,如果此時老師願拉自己一把,這個“恩”一般是不會忘的;目的之三,養成“問”的習慣,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個頭既然開了,而且是在考試時開的,那同學們往下走就會比較順利了。再透過班會課上的及時教育,讓同學們感到沒有回頭路可走,而且是為老師走下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恢復他們原本的健康心態。結果成功了。理解是愛的源泉,學生一旦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就能形成積極向上的動力。 

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說,必須在全面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有方法、有策略地實施愛的行為,在愛中走近、走進學生的心靈,也贏得學生的心靈。當學生願意把他的痛苦和歡樂、把他的憂傷和愉悅、把他的情感和心事、把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都告訴你的時候,你的愛的付出才可能結出豐碩的成果。 

二 、讓老師感受到學生的愛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並不是學生對我們缺乏愛,而是我們缺乏感受愛的心靈。”——李鎮西 

羅丹的這句名言常常引起我的共鳴;可李老師延伸出的這句話,卻使我內心一顫,繼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他那充滿“愛心”的心靈能從另一個角度去感受學生那“潤物細無聲”的愛,他把學生一聲親切的問候、生病時一個關切的電話、耳邊一句親熱的悄悄話……都看作學生對自己的愛。而且覺得學生給予自己的愛遠比自己付出的多,因此才會有那深情的鞠躬,才會有那滿眶熱淚。自從我看過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就開始試著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細細數來,驀然發現,學生的愛無處不在,原來我所做的一切也是在回報學生對我的愛。 

(一)在學生的努力中感受愛 

上學期期末複習,我班許多學生感冒、發燒、咳嗽,上課時咳嗽聲此起彼伏,當別班請假人數達到十多人時,我班沒一人請假,連平時特調皮的男生,也能堅持白天上課,晚上再掛水,不幸的是,我班老師相繼感染,數學老師最嚴重,上吐下瀉,醫生說他感染上了變異病毒,要住院觀察,離考試只剩一個星期,數學老師躺在醫院裡急,我心裡也好急啊。上課前我對學生說:數學老師病了,我們終於有了一個考不好數學的名正言順的理由,誰讓老師生病住院的?由於初三比較緊張,三天分別來了三個不同的老師代我班的課,那些老師都向我反映說:我們學生聽課很認真。放學前,我表揚了他們,並說:好像我們沒有理由考得很差,因為這幾天你們吸收了其他老師的精華。可難題來了,數學試卷沒人評講。最終我去評講了那些卷子,並佈置了家作:看懂複習卷,不懂相互問。第二天中午,走進教室,只看見同學們大多在互相問問題,班長走上來對我說:老師,你別擔心,不會考砸的。 我發自內心的笑了,期末考試很快來臨,我們班從期中考試的中等水平考到了年級第二!那一瞬間,我感覺自己彷彿墜身於愛的汪洋中,感受著這份人間最真摯的情感——“愛”!學生在用行動回饋老師的愛,我感受到了學生純真的心。 

(二)在學生的眼淚中感受愛 

我班現在有個學生吳揚,初一的時候儘管不在我班,但那時就認識了,因為他經常地犯錯。初二分班來到我班,他原班主任告訴我,有了他,可以分掉你一半的時間。一看成績:語文58,數學31,英語及格了61。(背書,獎狀,家長會)因此,各位辛勤的班主任,在你們不斷付出自己對學生們的愛時,請不要忽略感受學生給予我們的回應。也許這些愛體現在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小小細節上,請用心的感受學生給予我們最純真、最真摯的愛吧!愛是無處不在的,一句簡單的話語,一個細微的動作,一抹淡淡的微笑,一抹淡淡的眼淚,都是愛的傳遞。 

(三)在學生的成長中感受愛 

十多年花開花落,我的生命,一點一滴,與學生一起成長。儘管每一次的感動都是在瞬間被點燃,但是這些感動一直被我小心翼翼地封藏在記憶深處,遙念想來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間。而今,這塵封已久的記憶被再度開啟,深藏於記性深處的那份感動亦被喚醒。記得那是04冬天的下著大雪的下午,門衛打來電話,走到那裡一看:原來是徐晨,7月剛畢業的一名女生,那天她特意向中專的班主任請假,把她第一次親手織的一條雪白的圍巾送來給我。(語文背誦,英語默寫,跑回家告狀,在家大小姐脾氣,原因:生她不容易。每天放學後半小時談話) 

我的心在被她感動著。冒著大雪送來的一條圍巾不就是對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信任和支援嗎?我只想說:做班主任,我值了。 

如果要問我17年班主任收穫了什麼?答案應該是很多,而最多的,卻的的確確收穫了感動、滿足和一種被託舉起來的幸福。我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愛的感受中走向完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出了班主任工作的艱辛;“春蠶至死,蠟炬成灰”說明了班主任無私的奉獻。 

那麼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付出,多一些方法,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用愛去感悟學生的真情。讓我們也像李老師那樣,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那樣不久的將來,或許我們也能編撰出一本自己名字的《愛心與教育》。讓世界充滿愛,讓師生感受愛,讓教育充滿愛!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愛的平凡之路
下一篇: 遊樓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