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體驗而精彩

2024-02-06 5 [ 說明文 ]

生命的教育是一條長長的流水線,小學、初中、高中各一條。所有“產品”在經過加工和各種測試後被打上“合格”的標籤,成為“商品”,這就標誌著它可以上市了。

但仔細想一想現在的教育何嘗不是這樣呢?想一想那些被淘汰掉的“半成品”往往是功能不全,或是某一項功能過於突出而導致其他功能大打折扣。

再看“成品”,他們統一會寫很好的作品,統一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統一會解很難的數學題,統一會將歷史倒背如流,將物理知識分析得十分透徹,統一將漢字寫得像方塊……

這樣的能人在大陸遍地都是,以至於讓人乏味。

按照常人的理解,如果中國大陸遍地都是這樣的人,早就將這個國家建設成中級或者高階社會主義了。但現實呢?答案就在生活中,大多數聘用的公司都沒有“物盡其才”,頂多使用了他們的一兩項“功能”。根據確切訊息,某縣政府竟然聘用大學畢業生洗碗!這越發讓人難以理解,難道辛苦奮鬥幾十年為的只是一個象徵性的文憑嗎?

其實,縱觀中國教育,我們很容易找到答案。小時候我們違心寫下了當“科學家”、“數學家”遙不可及的夢想。慢慢的到了中學,夢想退化成了“白領”,到了高中、大學夢想便退化成了“高薪”。一個民族為了學歷而學習,為了錢而拿到學歷,說直接一點其實就是為了錢而學習,這其實是一個悲劇。當初那個遙不可及的夢想早已成了一個符號,取而代之的是金錢。當兵的越來越少

,創業的越來越多,整個民族都在拜金。為了金錢人們不惜犧牲睡眠、視力,以至於從孩提時代失去孩童的純真。用所有的時間為了金錢而奮鬥。為了金錢,人們互相猜疑,指責,明爭暗鬥,這簡直是一個民族的悲劇交響曲。

再看現在的教育,考試排名首先挑起了爭鬥,打破了純真的友誼。老師把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這也許有可能促進某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學習。但最終的結果只有一個,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你考得差,排名低,你就沒臉了。也許有的人會為面子而拼搏一下,但最後的結果也表明:你次次都不給我臉,我也乾脆不要了。誰能說這個三六九等就是一個好的做法呢?

人活著為了什麼?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人活著就是為了不斷的嘗試。現在有些學生進網咖,抽菸,跟著同齡人在外面混,其實不妨當做一種嘗試。許多人說這種孩子是壞孩子,是“小混混”。但是,你們試過嗎?沒試過,又怎能說這不好呢?

有一個美國退學生出去創業,社會給他了他機會,最總獲得了成功。又有一箇中國退學生,出去創業,居然被趕了出來,說他是“社會青年”“小混混只知道在外面鬼混”。這種情況在中國比比皆是。這就是畸形社會造就的畸形現象。中國長期閉關鎖國,封建落後,再加上政府推廣,社會普遍認為只有考取了功名,做任何事才理直氣壯。其他國家是條條大道通羅馬,中國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在中國通往成功的路只有一條,以至於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其實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條,只是傳統的封建思想給其他的路設定了障礙。中國為什麼就不能多給些機會讓人們進行嘗試呢?外國青年環遊世界、勇闖極點的不在少數。在中國就不一樣了,這種事情似乎只是探險家的事。言下之意,那不是我的事,我不能那樣做,或者是太危險了。你有沒試過,你怎麼知道危險呢?

人活著就是為了活出自己的,而傳統觀念像一張無形的大網,把我們束縛在原地,只給我們留一個出口。其實,我們就像那頭被細小鐵鏈拴住的大象,只要我們輕輕一掙就可以擺脫束縛,獲得自由。我們缺少的不是力氣而是勇氣,因而精彩。活著就要什麼都體驗一下,嘗試一下,打破那張無形的大網,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你會發現,死而無憾!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