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說明文

2024-02-06 5 [ 說明文 ]

【篇一:東江大橋】

世人都鍾愛威名遠播、名垂千古的趙州橋和盧溝橋。而我,獨愛我家鄉的東江大橋。

家鄉的東江大橋是位於莞深高速公路北端的石碣段跨越東江南支流處的一座大橋。從遠處望去,像個正在起伏的波瀾;又像一個大大的“M”字形:又像兩座縮小版的小雄峰。東江大橋工程是在2006年8月8日開工,2009年9月28日才正式通車,歷時三年建成的。最厲害的是她國內的第一座雙層公路橋,採用國內首創的剛性懸索加勁連續鋼桁梁結構形式,也就是打破鋼絲懸索的傳統,採用鋼箱梁以直代彎代替鋼絲懸索。是繼武漢天興洲長江大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之後的又一座三片主桁鋼結構橋樑。全長432米,採用了首創的橋樑結構形式,上層的莞深高速為雙向六車道,下層的北五環路為雙向八車道,全橋共14個車道,而橋寬僅36米。這為發展交通與節約國土資源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採用了有曲線加勁弦的的全新結構,兼有懸索橋的建築景觀,豐富了橋樑的結構形式。

大橋建成,不但東莞市擁有了一座與眾不同的景觀橋樑。而且對加強東莞對外聯絡,推進城市升級有著重要意義。使兩岸居民方便了好多。讓莞惠兩地中心區本來來往一次也不易的。變成現在的交往密切了。也更為方便,石碣、東城、寮步等鎮街的市民去廣州市區或白雲機場更便捷,比走廣深高速還要省半個小時。可見東江大橋的作用重大啊!家鄉的東江大橋,雖然沒有威名遠播、名垂千古。但我依然愛他。

【篇二:窗】

有大有小、有方有圓、有高有矮……真乃千變萬化形態各異。這就是每棟房子,不論大房子還是小房子都離不開的東西——窗。

窗對房子很重要,如果一個房子沒有了窗,就如一個人沒有了眼睛,見不到光明。

窗是人類製造的,只須少量材料便可裝成:玻璃門、框架、紗窗。別看它的用料少,但是春夏秋冬、遮風擋雨可都少不了它。春天,只要把窗關上,就可以擋住冬天未消的冷氣;夏天,只要把通風紗窗關著,就可以防止害蟲;秋天,只要把玻璃門關上便可以防止風沙了;冬天,只要把窗關好便可以擋住冷風一結合邊成了:春擋寒氣,夏擋害蟲,秋擋沙葉,冬擋冷風。

因此讓人們可以放心的休息。

窗不僅可以遮風擋雨,還可以當‘警衛員’,現在我國以經研製出了報警窗、抓賊窗、防盜窗……由於有了這些窗,人民的財產就得到了保護。因為如果小偷想用高階手段撬開玻璃門,那麼玻璃門就會像嬰兒一樣亂叫一通。使小偷膽顫心驚,落荒而逃,因此保護了人民的財產。

窗雖然好,但不好好用,那就把窗的特性給埋沒了。比如下雨,時不把窗關好,那麼家裡就會有小水窩;夏天,不把紗窗關上就會有蟲蚊飛進家……要真是這樣,就埋沒了窗遮風擋蟲的效能。所以我們要好好運用窗。

總之每家每戶都離不開窗,窗也離不開人們的控制。

【篇三:恐龍】

大家知道侏羅紀的霸主是誰嗎?讓我告訴你吧,那就是霸王龍。下面是它的資料:

霸王龍又名暴龍,模式種與目前唯一的有效種是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rex),或稱雷克斯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霸王龍性恐龍,身長約13米,體重約7公噸,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垂剋階最後300萬年,距今約6850萬年到6550萬年,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恐龍種群之一。化石分佈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西部,分佈範圍較其他暴龍科更廣。

它是我最喜歡的恐龍。

下面是鴨嘴龍,鴨嘴龍(hadrosaurs),生存於1億年前白堊紀晚期,這是正是恐龍發展的頂峰時期,所以它們的數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龍中約佔75%。它們是一類較大型的鳥臀類恐龍。目前(2008年)發現最大型的身長超過21米。鴨嘴龍的吻部由於前上頜骨和前齒骨的延伸和橫向擴充套件,構成了寬闊的鴨嘴狀吻端,故名。

我認為它十分可愛。

雜食類恐龍,我比較喜歡地震龍。地震龍(seismosaurus)的含義是“地震的蜥蜴”。它最早是1979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的,時代為侏羅紀紀晚期。已經發現的身體有尾巴;背部;臀部和後肢。初看起來它很像樑龍,但地震龍具有更長的尾巴和粗壯的骨盆。據初步估計,它的長度至少有35米,甚至可達到40多米。不過現在已縮水至32米長,22-27噸重。地震龍長著長脖子,小腦袋,以及一條細長的尾巴。鼻孔長在頭頂上。它的頭和嘴都很小,嘴的前部有扁平的圓形牙齒,後部沒有牙齒。地震龍的前腿比後腿短些。每隻腳有5個腳趾,其中的一個腳趾長著爪子。地震龍用四隻腳走路,走得很慢。它們成群生活。地震龍是草食動物,吃東西時,地震龍將樹葉整個嚥下去,一口也不嚼。地震龍是最大的恐龍之一,但部分科學家認為已發現的地震龍化石屬於一隻長得過大的樑龍。曾經是公認的最長的恐龍是地震龍。

下一個是生活在海里的長頸龍了。長頸龍(屬名Tanystropheus)是種生存於中三疊紀的爬行動物,身長約6米(20尺)。主要的特徵是極長的頸部,頸部長3米(10尺),比身體與尾巴相加還長。儘管頸部如此長,但頸部只有12個脊椎骨,每個脊椎骨都相當長。長頸龍的化石發現於歐洲與中東。

在義大利的Besano地層,發現許多長頸龍的完整幼年標本,地質年代為三疊紀中期的拉丁尼階,約2億3200萬年前[1]。長頸龍的屬名意為“長的脊椎”。

介紹完畢,再見。

【篇四:瀋陽北陵】

北陵又稱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的陵墓,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位於瀋陽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遊覽勝地。

昭陵由南至北,依次為分前、中、後三個部分組成。

前部在繚牆外。參道兩側有華表、石獅、更衣亭等,而正中是牌樓。牌樓是前部主體建築,是由青石建成,四柱三層,雕刻得玲瓏剔透,精美無雙,為罕見的藝術珍品。

中部,從正紅門到方城,正紅門為繚牆的正南門,層樓高聳,十分莊嚴,而其兩翼所裝飾的五色琉璃蟠龍壁,造形生動,引人注目。碑亭與正紅門相對,為頌揚墓主而建,裡面所豎碑稱“昭陵神、功聖德碑”。

後部,是方城、月牙城和寶城,這是陵寢的主體。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於繚牆,彷彿是城中之城。隆恩殿居於方城中心,前有隆恩門,後有明樓,左右有配殿,四隅有角樓,猶如眾星拱月一般,故顯得異常雄偉。隆恩殿以雕刻精美的花崗岩臺階為底座,以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為屋頂,再加上畫棟雕樑、金匾紅牆,顯得異常華麗。隆恩殿後經過明樓,到達寶城。寶城在方城北端,為月牙形。寶城又稱寶頂。登上寶頂,向四下一望,綠樹環合,景色清幽,宛若置身於城市山林中,一種恬適之感油然而生。

陵園內古松參天,草木蔥蘢,湖水盪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自然景觀千姿百態,五彩繽紛,其中芳秀園是北陵公園的園中園,種植了近200種植物,四季分呈,各具特色

【篇七: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

那一年夏天,我回到了家鄉。來到一塊空曠的草地上,看到了許多螢火蟲。我就想螢火蟲為什麼會發光呢?難道它屁股後真的有一盞燈?

經過我多次地去找資料,得出了結論:

螢火蟲屁股後不是有一盞燈,而是由化學與生物學聯合起來解決的。原來,這是成光蛋白質與成光酵素在變把戲。

成光蛋白質是一種點不完的“燈油”:當螢火蟲的尾巴上亮一下的時候,就是成光蛋白質,在成光酵素的作用下,與氧發生作用,變成含氧成光蛋白質,而射出綠光。

因為螢火蟲幾乎把95%以上的化學能量,都用來發光了。所以這種光,叫做冷光。

【篇八:錢幣的演變】

錢幣是商品、特別是商品經濟交換髮展的產物,如果把國家看作人體,它則像血液一樣,流通於四面八方,維持著整個肌體的活力。

貝殼是最早的錢幣之一。古人從海邊撿到比較精美的貝殼,以為是無價之寶,用它製成裝飾品,隨身攜帶。在原始的物質交換中,使用它作為交換商品的媒介,這也是“寶貝”--詞的由來。但隨著商品交換數量的增加和範圍的擴大,“寶貝”顯然已無法滿足需要,延至春秋戰國時期,大量不同形狀的錢幣開始出現。如齊國的刀形幣、趙國的鏟形幣、楚國的蟻鼻錢,此外布幣、褲幣、鬼臉錢等都在市場上流通。有的錢幣除了作為商品交換的憑據,還有另外的一些用處。像刀幣.隨時都可以拿出來割肉、小繩之類的東西。

多數朝代除了通寶,市場上還流通著“金銀錠”。漢唐時多為長方形條狀或板狀,元以後多稱“錠”,小錠無固定形狀,錠上注有金銀匠的姓名。大錠多元寶,一般重約50兩,上面注有鑄成日期和地點。清中葉後,元寶須經公價局批明成色、重量方可流通。此外形如磚狀的黃金(標金)也在市場流通,標金有上海標金、天津標金、北平標金三種,成色重量也不一樣,故有九、八、七標金之稱。但元寶、標金以及金、銀筷子、金條多用於收藏或大宗貨款的買賣。1933年廢“兩”為“元”後,國民黨政府造幣廠專門鑄了一種條銀,稱“廠條”,成色為99·9%,專供銀行做“壓底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我們一家子
下一篇: 事物說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