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是根,信是本
近日,我在報紙裡看到這樣一條新聞:一個小女孩因為吃了村口小販賣的零食,結果又拉又吐,最後送進了醫院治療。這樣的例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常有發生,但是,你有想過嗎?造成小女孩進醫院的原因是什麼?是小女孩的饞嘴?是父母的管教不嚴?不,比起這些,我更覺得是販賣者的私心。為了能用低成本賺得高利潤,他們違背交易的誠通道德,讓無辜者受到傷害。
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是一個人立足於社會的基石。如果一個人失去了它,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正如莎士比亞所言“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
而“狼來了”是家喻戶曉的小故事,正因為小男孩的不,以至於最後失去了大家對他的信任,造成了他的羊都被狼吃個精光。
鑑於上述例子,請扣心自問一下,當你遇到同樣的情況,你會怎樣做?你自己是否已經做到了誠信?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古人常雲:“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說的就是,一旦許下自己的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不能失信於人。
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一天,他的妻子要出門,兒子哭著要跟著去。曾參安慰兒子說:“你別去,也別哭,媽媽回來給你殺豬吃。”她從街上回來後,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制止道:“不過是哄孩子,何必當真?”曾參卻說:“不過不殺豬,就是欺騙孩子,也是教孩子說謊。”曾參堅持把豬殺了。是啊,不管我們對誰許下諾言,或是家人、朋友、甚是路人,只要是我們親口許諾的,就一定要履行。
然而,要想別人誠與己,必須先誠與人。
“假幣”古有之。相傳明朝有個書生叫馮俊,在進京趕考的路上將隨身攜帶的東西換了些銀子,住店時發現換來的銀子是假的。店主勸他:“如果你一點點花出去,就沒有人能發現銀子是假的。”馮俊斬釘截鐵地說:“我不可能那它去害人!”說完,毅然將銀子扔進河裡。
可不是嗎?曾參也好,馮俊也罷,他們都是“言而有信,一諾千金”的人,這為今後的我們樹立了前車之鑑。然而,值得深思一下,我們該如何做到真正的誠信呢?
誠之信,言之行
誠信,如一面明鏡,照亮了我們的心靈,照亮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當你和朋友約定時,誠信會使你遵守承諾,不管去到天涯海角,它總不會改變。當你和朋友再次相見時,誠信會使你們的承諾再現,如昨天一般,記憶猶新。當你沒有把握答應朋友的要求時,就不要輕易許下諾言,學會拒絕並說明情況。
誠信,如一把鑰匙,開啟了我們心中那扇門的鎖,讓我們敞開心扉,沐浴在友誼的陽光。當你和朋友發生矛盾時,誠信會使你說出真心話,會使你為自己的錯誤而承擔責任。誠信不一定時時刻刻都會如你想象的那樣順利,有時會因為誠信而把朋友弄得生氣,但最終總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友誼變得更加牢固。
誠信,如人生航船的楫槳,控制著人生的去向,指引我們駛去成功的彼岸。當我們遇到“暴風雨”使航船折向“歧路”時,航船會告訴我們走錯了方向。這時,我們便要調整方向,整裝待發,一鼓作氣,駛向理想之地。
也因此,誠信不能只是口頭話,而要靠我們去實現。然而,誠信並不意味著傻氣,而是意味著我們願意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生活,內誠於己,外信於人,誠實無欺。
讓我們用自己的雙手,將人生這部大書寫好;讓我們用誠信作催化劑、作五線譜、作調色盤,使我們生活的酒更醇,歌更好,畫更美;讓我們用誠信搭起心靈的橋樑,共同揚起誠信之幟,做一個誠信的人,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