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聯歡晚會到今年是第25年。每年的春晚都是熱門話題,會引起一番爭議,褒貶不一。作為春晚的導演,承受著非同尋常的壓力。節目太迎合大眾口味就會被批評為“媚俗”,甚至“低俗”;節目太高雅又曲高和寡,被指不夠大眾化。選節目就已經是件頭痛的事,更不用說各種具體操作的細節,事無鉅細,都得符合要求,不能出格,還要精彩。
每年編導們殫精竭慮地為全國人們準備的一場高水準高層次文化節目功不可沒,在過去的25年中,面對褒貶不一的評價,春晚卻總能閃出一些語彙的光芒,流行一時。不得不承認,春晚在引領話語時尚方面佔盡先機。但是因為中央電視臺春晚幾十年養成的壟斷和獨家店地位,在沒有競爭的形勢下,晚會的主辦者遴選節目以及上臺演員方式變得越來越官僚,策劃的節目越來越缺乏新意了,幾乎每年都免不了一陣觀眾的如潮批評,今年又會怎麼樣?相信看了春晚節目的大多數人的感覺,這次春晚恐怕也難逃批判的命運!
我是春晚導演,春晚將不再一成不變,我會思考怎樣才能吸引全國觀眾的眼球?春晚作為全國大型文藝節目,必成為全國人民的焦點。在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下怎能不將現代社會狀況公佈全國,我會把社會環境、水域、森林、動物等資源危機問題以小品或者相聲等形式告訴全國人民,提醒人們在高興之餘不能忘記保護環境以及社會資源。春晚作為大型文藝節目,不能只圖高興,更應該向全國乃至世界訴說現代社會所遇到的難題,帶領人們共同解決難題。
假如我是春晚導演,春晚將不再一年比一年的無聊。春晚,不只是一個文藝節目,更是團圓的象徵。因為春晚作為每年的“片尾曲”,都暗示著全家聚在一起收看春晚。
如若不是,還能幸福的度過一年之中難得到團圓佳節嗎?所以我會編排一些合唱歌舞暢快淋漓的體現出在外遊子的思鄉之情以及父母長輩們“兒行千里母擔憂”的心情。然後我會盡量減少一些大人歌舞,給“祖國未來的花朵們”一個盡情表演的舞臺,讓他們將後代的才華盡顯地淋漓盡致,體現出中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國家,是一個富有希望的國家,而不是總是那些老面孔。
假如我是春晚導演,我會走訪調查人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編排出讓更多的人都喜歡的節目,讓更多的人都聚集在春晚鏡頭前享受過年的喜慶,祈求新年幸福的降臨。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少國人在享受先進科技文化的同時漸漸遺忘了剪紙、民族戲曲、書法、燈謎、對聯等祖國傳統的文化,我會以恰當的方式、合適的時間將這些傳統文化編排在春晚之中。提醒人們在閒暇之餘不要臣服於電子產品之下,要多學習祖國的傳統文化,將之發揚光大。
作為春晚的導演責任之重大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僅滿足國人的“胃口”,更要將中國優秀文化編排進去傳承海外,讓國外的朋友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強中國與外國人的友好交流。
所以,曾經的導演們,也是非常辛苦,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希望辦好春晚,我們表示敬意。但,差強人意的春晚,卻讓我們又一次的失望,哎!期待著下一次的涅盤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