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歡在籠子裡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自由的光輝。
——題記
監獄裡有兩種犯人:一種是乖乖認命,苟且度日,用骨子裡的那一股野性,在高牆內肆無忌禪地做“上級任務”;另一種是痛恨高牆,抱怨不公,期待重見天日——監獄裡總有犯人聲稱自己無辜,只不過是因為自己攤上鐵石心腸的法官、無能的律師、警察的誣告,或者是運氣太差了……安迪·杜佛尼就是其中之一。
安迪精通理財,在一家銀行就職,生來一副就應配套西裝革履的弱男子的形象,年級輕輕前程似錦。但是上帝為他開啟一扇窗,卻關閉了一扇門。
他殺人了嗎?不像。但是他在陳述時,理智得就像在唸購物單,他所陳述的彷彿是自己精心策劃的一個故事,一直保持冷靜和淡漠的聲調。沒有人同情安迪,於是他淡定地獲得了兩個無期徒刑。一旦走進牢房裡,這間簡陋的黑黑的屋子便是他後半輩子的歸宿。
對安迪而言,監獄生活是殘酷的。在經歷洗清冤屈的希望與絕望後,一個計劃在安迪心中生成了。
安迪和瑞德混到了一起。瑞德是一號人物——當然在獄裡。不論什麼東西,他都能為你弄到手。於是安迪要了一個石錘。瑞德說要想用它越獄要花六百年,可安迪用了不到二十年。那天夜裡,風雨交加,雷聲大作,已得到靈魂救贖的安迪成功越獄。於是,影片中一系列不易為人察覺的細節得以一下子串聯起來:安迪在監獄牆壁上無意發現的礦石、小鶴嘴錘、國際象棋、海報、土塊石沫,幫助警察逃稅,無數次向外界寫信索書……安迪用他的智慧與不動聲色的隱忍、堅持,導演了一場成功的越獄。
最終,安迪領走了典獄長那些在自己操作下沒有任何汙點謀殺的證據寄給了報社。當年老的瑞德獲得假釋後。在一望無際的太平洋沿岸,完美的結局。
故事拉下帷幕,“忙著去活或是忙著去死”這句話卻不時地縈繞在我的耳邊,無疑,《肖申克的救贖》把生命變成了一種殘酷的選擇。可是,安迪和瑞德都渴望出獄,不同的是,瑞德說:“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安迪卻說:“不要忘了,這個世間穿透一切高牆的東西,他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他們無法達到,也接觸不到,那就是希望。”
的確,所謂體制化,不過是對現狀的一種軟弱。正像安迪索說的,監獄的高牆可以束縛住人身體上的自由,甚至是沒有意義的。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沒有放棄對自由的渴望,而且他也一直在為自己的希望努力著——一個人能夠在19年痛苦的監獄生活裡,不放棄對自由的嚮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個小錘去挖瑞德認為幾百年也挖不穿的牆壁。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信念?
也許,我們曾經沉淪和不羈,甚至失去自我,失去生活。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希望。只有充滿希望,人生才變得有意義,變得豐富多彩。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輝煌,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