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不易

2024-02-06 4 [ 說明文 ]

材料:

今年30歲的鄭建偉,先天性失明。23歲大學畢業時,英語水平停留在“我的名字叫鄭建偉,你叫什麼名字的階段”

在當針灸醫生的三年裡,鄭建偉有一個夢想在心裡越來越滋長壯大——還想去上學,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學習喜歡的專業。

國內沒有招收盲人研究生的學校。想要讀研究生,只能出國。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於2009年10月,鄭建偉辭職,用三年時間埋頭學習英語,備考雅思年,作為西南地區第一位雅思盲人考生,他考出6.5分《滿分九分》好成績。本月,他收到英國百年名校——貝爾法斯女王大學發來的錄取通知書。

鄭建偉說:“我不輕易做決定,但是做決定,就要堅持。”“做每一個決定都是有風險的,有可能一無所獲、耽誤青春。但是不能因為冒險就不去做事,成不成功不由自己決定,但要不要做是自己決定的。”

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才有了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壯麗;毅力,是春蠶吐絲一縷縷的環繞一絲絲的堅持,才有了破繭而出重見光明的輝煌,毅力是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達成功的彼岸。

一個先天性雙目失明的人,是如何上的大學呢?一個二十三歲,英語水平停留在“我叫鄭建偉,你叫什麼名字”的初級階段的人是如何當了三年的針炙科醫生呢?是什麼使一個人好好的醫生不做,而是跑去埋頭學習,英語,備考雅思呢?天下僅毅力使然?

是毅力使一個盲人考上大學,是毅力使一個初級英語的人備考雅思,是毅力使一個醫生放棄工作學習英語。

回首歷史,毅力使多少的英雄好漢再度崛起?是什麼使蘇武手持使節杆,身披單薄的衣襟在寒風中游牧羊群?卻使蘇武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是什麼使韓信甘受胯下之辱,卻成就千秋大業呢?

是什麼讓越王勾踐,在吳國屈尊了三年,迴歸祖國又重振旗鼓消滅了繁榮昌盛的吳國呢?他在吳國,每天給夫差洗馬、餵馬、牽馬,幹盡了一切下人的活計,可他的心中依然想著怎樣才能保全性命回國再次攻打吳國呢?他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和鄭旦每天在夫差面前蠱惑夫差,讓夫差確信自己已經全身心歸順吳國,回到越國,他勤心政治,招兵買馬,安頓烈士的家人,同樣,雖然有了豪華的宮殿,可他不住,他只住能夠幻醒他記憶的馬室,每天吃飯前,都用舌頭舔一舔掛在房脊上的苦膽,讓自己把亡國之仇記得更深,後來,越國一舉反旗,擊垮了狂妄的吳國,這就是我們熟悉不過的臥薪嚐膽的故事。

仰望今朝,例子還有很多,鄧亞萍身材矮小卻為我們中國贏得了一個又一個的乒乓球的榮譽,童第周——偉大的生物學家,為了與人賭“中國人不笨”,虛心學習生物學,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

毅力,是一個人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機智與美麗的語言只是一種口頭上的勇敢,只有毅力加上樸實的行動,才是開在成功路上的朵朵鮮花。

評語:小作者運用生動的語言寫出了毅力是成功的支柱,運用了許多古今事例使得論點更具說服力,層次清晰,觀點鮮明,段落銜接巧妙。

補充糾錯
下一篇: 校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