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顧名思義就是語言文化.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語文無處不在。在你寫字時,就在運用語文;上網時也在運用語文;看書時也是,還有走在路上,你總能看見各種各樣的商店招牌,如:好又便,就運用了語文中的多音字,便說他們的東西又好又便宜,便說他們的東西又好又方便.一些搞笑的、新穎的網路用語。若他們沒有很好的語文功底,怎麼可能會想出這些別出心裁的新鮮詞兒來呢?
語文緊緊地連線著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之一,也便是語文了。你口中講的語言,手下寫的文字,都屬於語文。還有你學的數學,那題目都是語言,要你看懂你才能做出來的.那些好聽的音樂,歌詞都是用語言編出來的.
古代的那麼些文人墨客平平常常說的一句之乎者也,就更是了。每年的春節,那是家家戶戶都感到高興的日子門前都喜歡貼春聯,如
:“爆竹聲聲一歲已去一歲又來?梅花朵朵一枝剛綻一枝即開。”
還有我今年看到的春聯:
“銀花萬簇迎金鼠,
火樹千株展玉龍.”
“子夜鼠歡爆竹樂,
門庭燕舞笑聲喧.”
“花香鳥語山村好,
雨順風調鼠歲豐.”
等,都是語言文化,都是好好學語文的好處.
語文就只是語言文化嗎
不,還有標點符號!如果一句話沒停頓好的話,那可是會落下很大的笑柄的!
唐朝時,有一個書生到一位好友家做客。誰知,下午就下起了傾盆大雨。這雨看起來要下上好一陣子。書生家離著兒遠,又沒有傘。看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眨眼太陽就要下山了。好友又剛走開,他羞於直接開口讓好友留他住下,便寫了一張寫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紙條,讓下人交給好友。當下人回來時,只交給了他一把雨傘和剛才那張紙條。但上面多了兩個標點,變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書生為了面子沒能說什麼,只好拿著傘再雨中“漫步”,結果就因淋了雨染了風寒,死了。其實,當時他想說的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就是小小的幾個標點,用與不用,用在那裡,都要很講究。
語文是人們溝通的橋樑,而語言的基準,就是語文,沒有語文哪兒來的語言呀!你說是不?談話時,你想沒想過語文在幫你表達你的意思;當你寫日記或作文時,你想沒想過語文在幫你傳遞你的感情?
你說,還有什麼地方沒有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