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質量

2024-02-06 3 [ 說明文 ]

在這個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大都市生活著的我們,可能會覺得鄉下的那種物質條件極度匱乏的農民們生存質量很低。但我們有否想過,享受著高官厚祿、錦衣玉食的腐朽奢華的人們,就有高的生存質量了嗎?那到底怎樣的生存狀態才算高質量的呢?

生存的質量,指的是人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所擁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我認為人的生活水平的衡量,不僅僅在於外在的物質條件的優越,更重要的是在於人的精神層次是否上一個高度,精神財富是否富足。一個人如果只擁有良好的物質基礎而缺乏精神上的了陶冶,就好像一部擁有良好硬體配置的電腦沒有了軟體,始終無法正常執行。古往今來的騷人墨客們一向注重精神上的享受與培養。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因厭倦官場的上的黑暗而隱居山林。雖然他生活清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物質條件十分貧乏,但是憑藉著他樂觀向上的精神與堅持不懈的毅力,獲得了精神上的富足,我們能說這樣的質量不高嗎?

在去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洪戰輝和他的妹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洪戰輝的父母病的病,死的死。照顧妹妹,挑起整個家的重擔就落在了年幼的洪戰輝身上。面對這一切的不幸,面對生活的困窘,他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他憑著驚人的毅力與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考上了大學,也保障了妹妹讀書的權利。我們能說這樣的生存質量不高嗎?

從以上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精神財富對於生存質量的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否意味著物質條件就真的是罪無可贖,毫不重要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物質條件本身並沒有錯,並且對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的培養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問題是要看你怎麼運用。運用得好,就像香港富商霍英東先生那樣用善心和善款造福人群與社會;運用得不好,或是一味盲目地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就會像上海市某高官一樣,墮入貪汙腐敗,萬劫不復的深淵。

所以,我們不僅僅要提高物質上的條件,也要加強精神財富的積累。將物質精神文明相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真正高質量的生存狀態,才能營造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才能構築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

補充糾錯
上一篇: 隨筆,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