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老一少兩人同在沙漠裡種胡楊樹,年輕人待樹苗成活後,每隔三天就要來給樹苗澆水,而老人一等到樹苗成活,就來得很少了,也只是把被風颳倒的樹苗扶一把,不澆一點水。兩年後,沙塵暴席捲而來,人們驚訝地發現:年輕人種的樹幾乎都被風颳倒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而老人種的樹,只是被風吹折了一些樹枝和樹葉。
年輕人不解,老人道:你經常給樹澆水,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而我把樹栽活後,就不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恨不得把自己的根一直扎進底下的泉源中去。有這麼深的根,這些樹怎麼能輕易被沙塵暴颳倒?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對事物、對他人不能產生一種依賴性,這樣會害了自己,同時這也反映了當今社會的一個現狀:
一些父母對孩子非常的溺愛,捧在手裡怕摔著了,含在嘴裡怕化了的心理。
如果這樣一個情景發生在一個不能自理、歲數小的孩子身上倒也沒什麼奇怪的了,可,甚至有些父母對待自己已成年或完全有自理能力的孩子還十分溺愛,‘細心’呵護著。是的,愛孩子是父親與母親的天性,這沒有什麼錯,但過於愛了,就成溺愛了,就如上文故事中年輕人一般,樹苗已經成活了還百般呵護,到頭來只是毀了孩子。
社會發展的腳步太快了,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太深了,只會導致孩子的一種依賴性,什麼都要別人照顧,甚至缺失自理能力,到頭來只會讓社會把他們‘踢’了出去。
經常看到一些文章,兒子考上大學了,而是母親在大學內辦理一切事務,什麼事都母親全包,急匆匆的腳步邁往食堂、宿舍……
或者在一個大家庭中,只有一個孫子,祖父母,父母都將他一個人寵上天,百依百順,說什麼就是什麼,這樣的愛使一些小孩子養成了一些臭毛病,到外面討人嫌。
所以說,‘愛’是要有一個限度的,有人說,母愛如海,父愛如山,可我認為這片海不能太寬廣,太深,要不然孩子就恐怕在這片海內找不到方向,甚至‘淹死’,父愛這座山也不能太高頭大,以致於完全將孩子放在自己的蔭庇之下,看不見外面的世界。
父母們,千萬不要使自己對孩子的愛成為毀了孩子的武器,不要讓你們的愛害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