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是失敗之母

2024-02-06 6 [ 說明文 ]

解放初期,有一次毛澤東與周谷城談話,毛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周卻回答道:“成功也是失敗之母。”乍聽這似乎是文字遊戲似的閒談,仔細一想才深悟其精髓所在。的確,成功也是失敗之母。

“成者王侯敗者寇。”這似乎是中國兩千年來亙古不變的真理。成功與失敗就像一個沒有盡頭的圈,勸住了這些帝王將相功臣們。在金戈鐵馬、風雲激盪的年代裡,秦王嬴政繼承先王的功業,揮師東進,勢如破竹般地橫掃中原,“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六州而朝同列”,何等英雄,何等威武,堪稱前無古人。可是,秦始皇自己卻未料到,在他死後短短几十年,強大的帝國卻分崩離析,秦人居為階下囚。由此可見,距不過一步之遙,稍不留神,便跌落萬丈深淵。

三國時期,五虎將之首的關羽關雲長一直使後人津津樂道,腳跨赤兔馬,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土軍,大戰龐德……這樣一個威名遠揚的武將,卻被一個東吳小將呂蒙以詐襲了荊州,落了個父子敗走麥城,身死人手的悲慘結局。

每讀至此,便為之感嘆,為之扼腕,更不忍再讀下去,他由成功到失敗,是因為驕傲,妄自尊大,導致英雄無用武之地,不免使人有英雄末路之感。

千百年來,這些風雲人物都是在走一條老路,便是由成功到失敗,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避免面重蹈覆轍,我們要認真看待成功與失敗的辯證關係。

成功與失敗是一對孿生兄弟,成功之時隱藏著失敗的危機,失敗之餘又孕育著成功的希望。關鍵在於個人怎樣對待成功與失敗。越王勾踐不就是在臥薪嚐膽後攻下吳國的嗎?可見失敗到成功比成功而不失敗要簡單得多。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中的矛盾可以在這裡借用一下。成功與失敗是矛盾相互對立、排斥的兩個方面,二者在特定條件下可以互相為化。那麼我們在失敗之時便不要氣餒、不要悲觀,重新開始,找到正確方法和自信心,就會為成功。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曾說過,我只不過是一個來海邊玩的小孩,只不過是偶爾撿到幾片美麗的貝殼罷了。而對寬廣的真理的海洋,他們感到自己的渺小,多麼精闢的比喻!牛頓在功成名就之時,仍孜孜以求,致力於新的研究,不正是一個很好的榜樣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願我仍在正確的思想指引下,在人生之路上跋涉探索。

補充糾錯
上一篇: 我們小區的花園
下一篇: 感謝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