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美麗,因為我殘缺

2024-02-06 2 [ 說明文 ]

“我美麗,因為我殘缺”。在看到作文題目時我不由這樣想.是的,我喜歡天空中浮雲裡飄動的殘月;喜歡枯藤老樹,古道西風;喜歡破舊的老式腳踏車發出的“咣啷”聲;喜歡燃盡的火柴那扭曲卻自然的身姿。殘缺,的確很美。

仔細想想,人的一生中,有多少殘損與缺憾。可又有幾次,我們是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它呢?面對著殘缺我們儘可以天馬行空的想象,這殘缺後隱藏著多少輝煌榮耀、滄海桑田、世事變故;見證著多少歷史變遷,今非昔比的往事?從那完美的極為光輝無瑕的顛峰驟然如雨滴一般跌進無止境的深淵時,物質的殘缺誕生了。那殘缺,引發出我們無盡的遐想。瞬間將昨日的輝煌與今日的頹敗拉至眼前,黯然淚下――我們懂得珍重;當那一片片如碎玉般的殘損的畫面拼湊在一起時,感慨萬千――我們懂得懷念;當那支離破碎充滿心中時,義憤填膺――我們懂得奮進;當柳暗花明、峰迴路時,希望由破碎而生――我們懂得喜悅。正是這樣,生命在中升騰。

人生,都是從一個個臺階向上的。但當我們把出發點定格在那人們最不屑的殘損的最底層時,我們腦中就不會存在名利的爭鋒,榮耀的攀比。我們只有低下頭,沉醉與自己那完美的殘缺世界中,樸實、穩重的向前。當我們經過無數風雨的磨練後,再次昂首,便會驚奇的發現,那殘缺,已閃爍出了永恆的光芒。但這次,我們卻不會在跌入谷底了,因為,我們殘缺的無法再殘缺了;因為,我們經歷的無法再經歷了。

那些所謂的事物的!不正是由殘缺而升嗎?同樣的,似乎有點殘忍,我認為只有殘缺的靈魂,才是最完美的。

貝多芬的殘缺,是命運在用黑白鍵敲擊生命的音律;霍金的殘缺,是太陽在用黃金的刀子切割肢體的感嘆;愛因斯坦的殘缺,是宇宙爆炸後時間壓縮拼成的瘋狂笑聲;海倫凱樂的殘缺,是枯黃紙頁上湧出的墨汁芬芳。靈魂,因破碎而高尚。

“我美麗,因為我殘缺”。這正是人生的真諦啊!當你面對困難,充滿憂鬱或失去信心時想想吧!這樣可以昇華美麗的機會何必放過呢?我們為什麼非要一次次叫苦不迭的自尋煩惱?

欣賞殘缺,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遠比想象的美得多。

曾有人說過:“花的綻放,正是花心的破碎啊。”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