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初八吃烏飯是龍泉、慶元黃田、竹口一帶的民間習俗。
做烏飯要用一種叫“烏飯蘆”的灌木葉子放在鍋中煮爛,然後將烏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中,再加上瘦肉、香菇等料理攪拌,經文火炊透便成烏飯,味道清香可口,使人食慾頓增。
關於烏飯還有兩個民間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黃田有一位叫石馱的農民觸犯了官府,被抓到縣衙裡去坐牢。
古時, 坐牢的人要家裡給送飯,否則會餓斃身亡。其妻明珠挑著大米到縣城,找一家親戚住下,一日三餐把米飯用油鹽炒得香噴噴,送到大牢裡給丈夫過活。牢卒們一見到亮油油、香噴噴的大米飯,饞得口水直流,明珠送去的炒飯都被牢卒扣除,吃到自己的肚子裡,所剩無幾給石馱。有一日探監,明珠隔著鐵窗看著皮包骨頭的丈夫,淚珠漣漣,無計可施。
回到親戚家,明珠痛哭了一場之後終於想出了送飯的好主意。天微微亮,她就上山採回一籃“烏飯蘆”葉,放在窩裡煎了一大碗烏黑的葉汁,然後用它煮了一小鍋飯,一鍋米飯變得烏黑髮亮,味道比原來更香。牢卒們一見到“烏飯”,都以為一盤爛飯,捂著鼻子,叫明珠自己直接送給丈夫。明珠把飯端到石馱面前,石馱亦感到莫名其妙,待妻子把“烏飯”的來由告訴他後,石馱感激地接過“烏飯”,不久就恢復了體魄。一年後,石馱期滿被釋放回家。
明珠死後,這一帶人們便在四月初八明珠的生日這天做“烏飯”吃,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另一個傳說十分著名:
目蓮的母親在十八層地獄餓鬼道受苦受難,目蓮修行得道後,費盡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獄看望母親,但每次備了飯菜都被沿途的餓鬼獄卒搶吃一空。
目蓮為了讓捱餓的母親吃上飽飯,百思不得其法,為此,經常在山上徘徊。農曆四月初八那天,目蓮在無奈、煩躁之中,不經意地在山上隨手摘下身邊矮樹上的葉子,放入嘴中無聊地咀嚼,發現這種樹葉香潤可口,葉汁烏黑。目蓮心想,如果用這種樹葉汁浸米,燒成烏黑的米飯給母親送去,就不會遭獄卒搶吃掉。於是目蓮就將採摘的樹葉(該樹即南燭樹或稱南天燭,一名青精樹)拿回家搗碎,用葉汁浸米,蒸煮成烏飯後,再給母親送去。果然,餓鬼獄卒們不再爭搶,而目蓮的母親總算吃上了飽飯。目蓮也最終救母脫離餓鬼道。為了褒揚目蓮的一片孝心,民間每逢農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烏飯,並一直流傳至今。
作文資料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