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的魅力

2024-02-06 3 [ 說明文 ]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

在一些事物的面前,我們要學會捨去一些,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得到一些;如果不捨去一些,我就只能得到一點,甚至一點也得不到。

記得曾今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旅行者在沙漠迷路了,他的水喝光了,要是他再不喝水,就意味著死亡。在此時,他看見了一口水井,井上放著一個杯子,杯子上貼著一張字條,寫著:請將這裡的水倒入井中,你將可以獲得更多的水。旅客面臨著一個艱難的選擇,是倒還是不倒?隨後,他遲疑地將水倒入井中,奇蹟出現,水從井中不斷冒出,旅客喝了個飽,將水壺裝滿了水,杯子裝滿水放回原處,便離去了。

旅客正是有這種的精神,才得以存活下來,而正因如此,我們更須明白捨得的重要。

不光是人類,自然界中的動物們在行為舉止間,也透露著“捨得”的道理。

非洲叢林中有一種高大的櫸樹,樹的頂端長著一種和南瓜一樣大的果實,善於攀爬的動物卻無法開啟它,它的果皮太厚了。

而大象和狒狒卻能品嚐到美味,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每到果實成熟的時候,狒狒們就會在櫸樹上嚎叫,大象就會聞聲趕來,狒狒將堅果摘下拋至地上,象群首領用尖牙將堅果扎開,大象只會吃掉見過的一半,另一半絕對不吃,待象群離開後,狒狒們就會一湧而下,品嚐剩下的堅果。

狒狒們正是捨去了堅果的一半,猜得到品嚐堅果美味的機會。

同樣,植物們身上也可以體現出捨得。

非洲奈米比亞沙漠的南部,幾乎不下雨,那裡只生活著一種樹,那就是箭袋樹。

箭袋樹常年得不到充足的水分,終日在陽光下暴曬,使得他們長成肥厚的葉片和膨大的枝芽,那裡儲存著他們的水分,數值上有一層白粉,可以反射陽光,樹葉的氣孔很少,以減少蒸騰作用帶走的水分。

但是這些方法遠遠不夠,而是什麼讓他們得以挺立存活在這裡的呢?後來人們發現,當這些樹木缺水時,就會自斷肢體,樹枝紛紛斷離樹幹,傷口立刻癒合,原來這就是他們生存下來的方法。

生活中的我們也一樣,要學會捨棄,從而讓我們得到更多。

補充糾錯
上一篇: 生命代價
下一篇: 玻璃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