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父母就教導我們要懂得節約。每次談起節約,我便會想起大家熟知的那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資治通鑑》中也寫道“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這些是多麼的能體現出地球需要我們節約,可我們真的做到勤儉節約了嗎?並沒有,在我們身邊依然存在著大尺度浪費的畫面映入眼簾,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節約一點,那地球便會美麗許多!
小時候並不懂得節約的重要性。又一次,奶奶將剛蒸好的米飯端上桌,我立刻就拿起勺子往碗裡盛飯,一邊盛一邊就有米粒兒從勺子中掉在桌子上,我沒有理睬那些米粒兒,只顧著盛飯,而在一旁的奶奶看見後說:“孩子,這些米粒兒只是掉了,還依然是乾淨的,你應該把它們拾起來,別浪費了!”那時的我用稚嫩的聲音說了一句讓我至今仍感到羞愧的話:“不,米粒都髒了,我才不吃呢,浪費就浪費吧!”奶奶不再言語,只默默地把那些米粒兒放進了嘴裡。長大了以後,我才感受到奶奶的行為是多麼的高尚!
隨著成長的足跡,我慢慢的懂了節約還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有多高。那次,爸爸和媽媽帶我去飯店吃飯,點的菜都上齊了,正當我津津有味的品嚐美食的時候,旁邊的空位子上來了一對母女,她們點了幾乎有一桌的菜,我暗想:“這不就是大尺度浪費嗎、點這麼一大桌,未免太不懂節約了吧!”沒過多久,她們便開始結賬,只聽那個小女孩問:“媽媽,這些菜我們還帶走嗎?”那個阿姨說:“不要了,都吃飽了就沒必要帶走了。”服務員還是很有利禮貌的問:“女士,您要打包帶走嗎?”她不耐煩的說:“你沒聽見我和我女兒說的嗎?要打包你打吧,我們不需要!”說完便拉著她女兒離開了飯店,只剩下了一桌几乎沒動過的菜和其他人的談論。
我對她的言行真的很反感,她的素質的高低直接會影響到她女兒以後的素養,難道她不關心這個問題嗎?
其實,節約是一種態度,只要自己節約一點點,那身邊的人也會一起來節約,我們應該從點滴小事做起,從現在開始勤儉節約,你我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