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冰心在一篇文章中說道:我不知道生命是什麼,我只知道生命像什麼。細細回憶我們這些年偷偷溜走的日子,不是在體會人生,而是在想念人生。每天,去花一半時間去經歷人生,花一半時間去後悔人生,卻從來沒有思考人生。這讓我想起了什麼是哲學家。從古希臘時期的蘇格拉底一直到工業時期的弗洛伊德,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家”,就是因為其時刻在思考人生的真諦和意義。而哲學本身就源於對人類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作為一個青少年,本來對人生是沒有這樣的感悟的,但是細細一想,我們為何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或者是為了自己的一切不能消除的慾望而活著。佛教主張透過自身的修為而去除人本來的慾望和雜念,做到處事不驚,心如止水,最終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佛教的超脫,其實這就是一種超越慾望的思想。當然,這是佛教闡釋的人生。能夠到達這樣境界的,自然是修煉多年的高深禪師,我等小輩怎能觸及。
一切皆源於思考。人生需要思考。換句話說,思考是使人類思想進步的重要方式。公元前1000年的時候為什麼沒有人去思考人生?同時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哲學的基礎就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人生如白駒過溪,忽然而已。人生在世,總要思考去做幾件大事,否則何以立足?我對其的理解是:做小事,成大事。小事即行,大事以成。如果人人都想做大事,誰來做小事?趁自己現在還年輕,多去思考人生,感悟人生,至少在事物面前能夠表現的從容淡定,處變不驚。亦可深諳世事,洞察天下,明曉事理。當然也不能過分洞悉事物,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日本作家東野圭吾也說: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感悟,感受生命,感想生命,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靚麗人生,才能享受生命的壯闊和寬廣,享受大海的湛藍和深遠,生如夏花一樣燦爛,綻放出自己的生命之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