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節

2024-02-06 4 [ 說明文 ]

端午節,也稱端陽節,夏節,詩人節等。俗稱五月節。它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史料記載始於春秋戦國,至今已兩千多年了;起源說法不一 ,廣為流傳的是紀念屈原。愛國詩人屈原投江後,人們為紀念他把粽子投入江中作祭品。

端午節北方習俗是——初五這天,大人小孩早早起來,到山坡上,去河邊地頭採艾子。回來後和桃枝一起插在門旁,據說是避邪;人人的耳朵上戴上艾子,據說是防病;體弱多病的小孩,初五之前脖子掛上——五色線繩系的小掃帚,小炊帚和小葫蘆。初五早早起來,把這些栓在馬蓮上。據說是去病。

說起五月節吃粽子,想起吃桑子。魯迅先生曾讚美過“紫紅色的桑椹”。勝夏的五月,桑子熟了。紅的,綠的,黑的,一串串掛滿枝頭 。孩子見了垂涎三尺,蹦著跳著,哭著鬧著要大人去摘。梢頭的黃鴣鷺高叫:我吃桑子油大魯,你吃桑子黑屁股。聽 ,雀兒都罵你不讓摘,明天摘吧。初五這天,人們蘸糖,蜂蜜吃粽子,吃桑籽。甜上加甜。回想起來,怪有意思的。

每逢佳節倍思親。提起五月節,心酸往事湧心頭。有錢的人家,早早備好糯米,粽葉,糖和蜂蜜;買菜割肉等,包粽子,烀粽子。忙得不易樂乎。多數人家定好日子,家人親屬熱熱鬧鬧 過佳節。記得我十歲那年,家境貧寒過不起年節,奶奶媽媽帶我去山上拾柴,太陽偏西才回家。後來才明白是躲避人家過節。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認識的提高,生活的改善。不再迷信那一套了,節日的氣氛也不那麼濃了。因為平日和年節沒啥兩樣 。只是“定親未婚”的人家,好吃好喝待媳婦,媳婦吃著,拿著,錢包裡裝著...。否則就挑剔,再不好就白白了。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看來,改革是大勢所趨。,然而,改革還是任重而道遠 。

補充糾錯
上一篇: 他們看不見?
下一篇: 北京故宮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