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七離婁上·第十八節

第十八節原文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第十八節譯文

  公孫丑說:“君子不親自教育兒子,為什麼呢?”
  孟子說:“這在情勢上是不行的,教育必須要用正確的規範;用正確的規範沒有成效,執教者就會發怒。怒氣一產生,倒反傷害了小孩。‘父親用嚴格的規範來要求我,可您自己並不按正確的規範行事。’這樣父子之間就傷害了感情。父子之間就傷害了感情,關係就惡化了。古時候的人們交換兒子來進行教育,父子之間不以善來互相責備。以善來互相責備就會使隔閡產生而互相分離。造成互相分離的結果就不好了。”

註釋
夷:《左傳·成公十三年》:“芟夷我農功。”《囯語·周語下》:“是以人夷其宗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自相夷戮。”這裡用為傷害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