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五節

第五節原文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第五節譯文

  惠王說:“魏國曾一度在天下稱強,這是老先生您知道的。可是到了我這時候,東邊被齊國打敗,連我的大兒子都死掉了;西邊喪失了七百里土地給秦國;南邊又受楚國的侮辱。我為這些事感到非常羞恥,希望替所有的死難者報仇雪恨,我要怎樣做才行呢?”

  孟子回答說:“只要有方圓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歸服。大王如果對老百姓施行仁政,減免刑罰,少收賦稅,深耕細作,及時除草;讓身強力壯的人抽出時間修養孝順、尊敬、忠誠、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長,出門尊敬長輩上級.這樣就是讓他們製作木棒也可以打擊那些擁有堅實盔甲銳利刀槍的秦楚軍隊了。“因為那些秦國、楚國的執政者剝奪了他們老百姓的生產時間,使他們不能夠深耕細作來贍養父母。父母受凍捱餓,兄弟妻子東離西散。他們使老百姓陷入深淵之中,大王去征伐他們,有誰來和您抵抗呢?所以說:‘施行仁政的人是無敵於天下的。’大王請不要疑慮!”

註釋
①晉國: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天子和各國承認為諸侯國,稱三家為三晉,所以,梁(魏)惠王自稱魏國也為晉國。
②莫強:沒有比它更強的。
③東敗於齊,長子死焉:公元前341年,魏與齊戰於馬陵,兵敗,主將龐涓被殺,太子申被俘。
④西喪地於秦七百里:馬陵之戰後,魏國國勢漸衰,秦屢敗魏國,迫使魏國獻出河西之地和上郡的十五個縣,約七百里地。
⑤南辱於楚:公元前324年,魏又被楚將昭陽擊敗於襄陵,魏國失去八邑。
⑥比:替,為;一:全,都;灑:洗刷。全句說,希望為全體死難者報仇雪恨。
⑦地方百里:方圓百里的土地。
⑧易耨:及時除草。易,疾,速,快;耨,除草。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