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一梁惠王上·第四節

第四節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第四節譯文

  梁惠王說:“我很樂意聽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說:“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說:“沒有什麼不同。”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嗎?”梁惠王回答:“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於是說:“廚房裡有肥嫩的肉,馬房裡有健壯的馬,可是老百姓面帶飢色,野外躺者餓死的人。這等於是在上位的人率領著野獸吃人啊!野獸自相殘殺,人尚且厭惡它;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卻不免於率領野獸來吃人,那又怎麼能夠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說:‘最初採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該是會斷子絕孫吧!’這不過是因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來陪葬罷了。又怎麼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註釋
①安:樂意。
②梃(ting):木棒。
③庖(pao):廚房。
④廄(jiu):馬欄。
⑤且人惡(wu)之:按現在的詞序,應是“人且惡之”。且,尚且。
⑥惡(wu):疑問副詞,何,怎麼。
⑦俑(yong):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經歷了一個用草人陪葬的階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卻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惡痛絕最初採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這最初採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後來這句話成為成語,指首開惡例的人。
⑧象:同“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