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四公孫丑上·第十節

第十節原文

  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对曰:“不敢请耳,固所愿也。”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子盍为我言之?”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

  孟子曰:“然。夫时子恶知其不可也?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季孙曰:‘异哉子叔疑!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古之为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有司者治之耳。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人皆以为贱,故从而征之。征商,自此贱丈夫始矣。”

第十節譯文

  孟子辭去齊國的官職準備回鄉。齊王專門去看孟子,說:‘從前希望見到您而不可能;後來終於得以在一起共事,我感到很高興;現在您又將拋棄我而歸去了,不知我們以後還能不能夠相見?”
  孟子回答說:“我不敢請求罷了,這本來就是我的願望。”
  過了幾天,齊王對臣下時子說:‘我想在都城中撥一所房子給孟子,再用萬鍾糧食供養他的學生,使我們的官吏和人民都有所效法。您何不替我向孟子談談呢?”
  時子便託陳子把這話轉告給孟子。陳子也就把時子的話告訴了孟子。
  孟子說:“嗯,那時子哪裡知道這事做不得呢?如果我是貪圖財富的人,辭去十萬鍾傣祿的官不做卻去接受一萬鐘的賞賜,這的是想更富嗎?季孫曾經說過:‘子叔疑真奇怪!自己要做官,別人不重用,也就算了嘛,卻又讓自己的子弟去做卿大夫。誰不想做官發財呢?可他卻想在這做官發財中搞壟斷。’這正如古代的市場交易,本來不過是以有換無,有關的部門進行管理。但卻有那麼一個卑鄙的漢子,一定要找一個獨立的高地登上去,左邊望望,右邊望望,恨不得把全市場的賺頭都由他一人撈勞去。別人都覺得這人卑鄙,因此向他徵稅。徵收商業稅也就從這個卑鄙的漢子開始了。”

註釋
(1)致為臣而歸:指孟子辭去齊宣王的客卿而歸故鄉。致,在古代有“致仕”、“致祿”、“致政”等多種說法,其中的“致”都是“歸還”的意思。
(2)時子:齊王的鉅子。
(3)中國:在國都中,指臨淄城。“中”在這裡是介詞,“國”即國都。
(4)萬鍾:鍾,古代量器。齊國量器有豆、區、釜、鍾四種。每豆四升,每區四鬥,每釜四區,每鍾十釜。萬鍾為六萬四千石。
(5)矜式:敬重,效法。
(6)陳子:即孟子的學生陳臻。
(7)季孫:趙歧注為孟子的弟子,朱熹則認為“不知何時人”。
(8)子叔疑:人名,與季孫一樣不可考。
(9)龍斷:即“壟斷”。原意是名詞,指高而不相連屬的土墩子,後逐漸引申為把持、獨佔。
(10)丈夫;對成年男子的通稱。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