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插隊 插隊的意思 插隊怎麼讀
“插隊”詞語拼音為:chā duì,注音:ㄔㄚ ㄉㄨㄟˋ,首字母:cd,“插隊”的詞性為:動詞,近義詞:打斷、搶先、插手、插嘴、橫插、中途參加,反義詞:等候、排隊、順序、跟從,基本解釋:1.見"插隊落戶"。 2.不守秩序,插入已經排好的隊伍。
拼音 chā duì 注音 ㄔㄚ ㄉㄨㄟˋ
首字母 cd 詞性 動詞
近義詞 打斷、搶先、插手、插嘴、橫插、中途參加
反義詞 等候、排隊、順序、跟從
基本解釋 1.見"插隊落戶"。 2.不守秩序,插入已經排好的隊伍。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插定
下一個詞語: 插糞
插隊”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插隊,通常是指1980年以前中國城市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一種模式。

上山下鄉有兩大模式:農場(包括兵團、幹校)和插隊。與農場模式不同:插隊屬於集體所有制,無需政審體檢等手續,也沒有嚴格的名額限制(赴邊疆除外),顧名思義就是安插在農村生產隊,和普通社員一樣掙工分、分紅分口糧。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鄉以農場模式為主。因文革造成了中學生滯留學校,到1968年中國出現了古今中外絕無僅有的六屆初、高中學生(即“老三屆”)一起畢業的奇景。這年的冬季起,插隊模式就成為上山下鄉的主要模式。人數規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動員力度之強、國內外影響之深,都是空前絕後的。“插隊”從此成為一個特殊意義有代表性的詞彙,提到“插隊”就不用提“知青”,不用提“上山下鄉”了。一代人到了國外也叫“洋插隊”,而沒有、也不會有“洋農場”、“洋兵團”、“洋幹校”之類。

插隊模式不同於農場模式的突出特點是沒有後勤,因此就有一個非過不可的“生存關”,一些尚未成年又在當地沒有親屬幫助的知青所處的生存困境,給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不良影響。結束上山下鄉的理由中若干個“不滿意”也主要來自1968年以後的插隊模式。

插隊模式帶有明顯的“待業”性質,可透過優先當地農民的“農轉非”途徑回城。兵團(農場)知青為回城提出“我們不是農工,我們是知青”的口號,也間接證實了插隊模式“待業”的實質。

“插隊”一詞還指一種不守秩序、缺乏公德的行為,北京話中叫做“夾塞兒”。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