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婦女的一種人工製造加配於頭上的髮髻。供婦女裝飾或代真發。古稱“編”、“副”,漢以後稱“假髻”、“假紒”,唐人又稱“義髻”,明清又稱“鬏髻”。先秦以奴隸的髮絲,後世多用馬尾、金銀絲或紗作成髻形,戴在頭上,供婦女裝飾用。魏晉流行的“蔽髻”,髻上半裝有各種金翬首飾,各有嚴格制度,非命婦不能用。唐天寶以後,流行假髻。宋仍以高髻為美,大多摻有假髮,其髻上常飾以金銀珠翠製成的各種花鳥形狀的簪釵梳篦。明代假髻有丫髻、雲髻。清初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