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ǐng ěr | 注音 | ㄅㄧㄥˇ ㄦˇ |
首字母 | be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食品、 點心、 糕點、 零食、 小吃 | ||
反義詞 | 飢餓、 饑荒、 禁食 | ||
基本解釋 | 1.餅類食品的總稱。語本《急就篇》卷十"餅餌麥飯甘豆羹。"顏師古注"溲麵而蒸熟之則為餅﹐餅之言並也﹐相合並也;溲米而蒸之則為餌﹐餌之言而也﹐相粘而也。" |
餃子,在東周時稱“餅餌”,據說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顏之推在他的文集中這樣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見餃子還曾稱“餛飩”。民間還把這種偃月形的食品稱作“粉角”或“角子”。
在新疆吐魯番縣阿斯塔那的唐墓裡,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餃子,出土時,一隻餃子和四隻餛飩一起放在一個木碗中,證實至少在唐代就已經有了像現在一樣的餃子,並且餃子與餛飩已分為兩個不同的品種,連中國邊遠地區都已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