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螽斯 螽斯的意思 螽斯怎麼讀
“螽斯”詞語拼音為:zhōng sī,注音:ㄓㄨㄥ ㄙ,首字母:zs,“螽斯”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螳螂、 螳螂科昆蟲,反義詞:蟈蟈、 蟈蟈科昆蟲,基本解釋:①蟲名。體長寸許,綠褐色。雄蟲的前翅能發聲,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卵管。②《詩經》篇名。篇中以螽斯喻子孫眾多,後因多作為稱頌之語螽斯衍慶。飠(食)部
拼音 zhōng sī 注音 ㄓㄨㄥ ㄙ
首字母 zs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螳螂、 螳螂科昆蟲
反義詞 蟈蟈、 蟈蟈科昆蟲
基本解釋 ①蟲名。體長寸許,綠褐色。雄蟲的前翅能發聲,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卵管。②《詩經》篇名。篇中以螽斯喻子孫眾多,後因多作為稱頌之語螽斯衍慶。飠(食)部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螽水
下一個詞語: 螽斯振羽
螽斯”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螽斯中國北方稱其為蟈蟈,是鳴蟲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身體多為草綠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質,較脆弱,前喙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於右翅之上。後翅多稍長於前翅,也有短翅或無翅種類。雄蟲前翅具發音器。前足脛節基部具一對聽器。後足腿節十分發達,足跗節4節。尾須短小,產卵器刀狀或劍狀。

體長 10–50mm,多為圓柱形,略側扁。頭為下口式。觸角一般長於體長。複眼 1 對,通常單眼不明顯,少數種類單眼明顯。咀嚼式口器,下顎須較長,分 5 節,下唇須 3 節。前胸背板發達,多為馬鞍形,有的向後延伸,有的較短,通常前緣稍向前凸,後緣圓角形;有的溝後區隆起。中胸與後胸腹板有的較平,有的骨片隆起。前、中足為步行足,後足為跳躍足,足的背、腹面具刺和距。跗節 4 節,除露螽亞科外,第 1–2 跗節均具側溝,有的具跗墊。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