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xiāo xiāng | 注音 | ㄒㄧㄠ ㄒㄧㄤ |
首字母 | x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洞庭、洞庭湖、洞庭波、洞庭水、洞庭湖波、湘江、湘水、湘江水、湘波、湘水波 | ||
反義詞 | 乾旱、無水、旱澇、荒漠、乾燥 | ||
基本解釋 | 1.指湘江。因湘江水清深故名。 2.湘江與瀟水的並稱。多借指今湖南地區。 |
瀟湘,近代一般用作湘東、湘西、湘南三地區的合稱,後泛指湖南全省。
“瀟湘”一詞始於漢代。《山海經·中山經》言湘水“帝之二女居之,是常遊於江淵。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淵”。到唐代中期,“瀟湘”不單意指湘水,而是被詩人們衍化為地域名稱。自宋以來,人們多以“三湘”代指湖南。
瀟,指湖南省境內的瀟水河;湘,指的是橫貫湖南的河流,湘江。瀟湘一詞,最早見於《山海經·中山經》:“澧沅之風交瀟湘之浦。”此後,瀟湘一詞廣為流傳,並不斷賦予新內容,作為美的象徵,如用作詞牌《瀟湘神》、戲曲《瀟湘夜雨》、琴曲《瀟湘水雲》等,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大觀園裡,設定了一個瀟湘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