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ǎn shǔ | 注音 | ㄧㄢˇ ㄕㄨˇ |
首字母 | y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地鼠、土撥鼠、鼴鼠科動物、鼴鼠屬動物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掘土;後肢細小。眼小,隱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晩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古人常與鼢鼠混同。 2.傳說中的一種大獸。 |
鼴[yǎn]鼠[shǔ],一種哺乳動物。體矮胖,長10餘厘米,毛黑褐色,嘴尖。前肢發達,腳掌向外翻,有利爪,適於掘土;後肢細小。眼小,隱藏在毛中。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來捕食昆蟲,也吃農作物的根。鼴鼠一詞在某些國家中還有“間諜”的意思。山東稱鼴鼠為地皮子,菏澤地區稱反耳瓜子。在甘肅岷縣、通渭、會寧一帶俗名“蛤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