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èng zhǐ | 注音 | ㄕㄥˋ ㄓˇ |
首字母 | s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詔令、旨意、敕令、諭旨、命令 | ||
反義詞 | 廢除、撤銷、廢止、廢棄 | ||
基本解釋 | 1.帝王的意旨和命令。 2.今多用於比喻不能違反的意見或話語﹐有諷刺意。 3.元代特指從蒙語譯為漢語﹐多用白話的皇帝訓敕。 4.聖人的意旨。有時專用於孔子。 5.佛教徒稱佛諭。 |
聖旨,是指古代中國社會時皇帝下的命令或發表的言論。今常用於比喻,假傳聖旨。
聖旨是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聖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富麗堂皇。
聖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誌。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或敕命,聖旨顏色越豐富,說明接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