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uō shā | 注音 | ㄌㄨㄛˊ ㄔㄚˋ |
首字母 | l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梵語的略譯。最早見於古印度頌詩《梨俱吠陀》﹐相傳原為南亞次大陸土著名稱。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凡遇惡人惡事﹐皆稱羅剎﹐遂成惡鬼名。 2.古國名。在婆利國東。 3.俄羅斯在清代的舊譯。 4.羅剎江的省稱。 |
羅剎,佛教中指惡鬼,指食人肉之惡鬼。《慧琳意義》卷二十五中記載:“羅剎,此雲惡鬼也。食人血肉,或飛空、或地行,捷疾可畏。”同書卷七又說:“羅剎娑,梵語也,古云羅剎,訛也(中略)乃暴惡鬼名也。男即極醜,女即甚姝美,並皆食啖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