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章取義
duàn zhāng qǔ yì
interpret out of context
“斷章取義”的成語拼音為:duàn zhāng qǔ yì,注音: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ㄧˋ,詞性: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年代:古代成語,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基本解釋: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例句: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故入人罪。★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拼音 |
duàn zhāng qǔ yì |
注音 |
ㄉㄨㄢˋ ㄓㄤ ㄑㄩˇ ㄧˋ |
詞性 |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
英文 |
interpret out of context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
出處 |
《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 |
例句 |
宋人攻擊王介甫,說他將明妃寫成一個不忠君不愛國的人,其實是~,故入人罪。 ★朱自清《清華的一日》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