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損八傷
qī sǔn bā shāng
Seven injuries and eight injuries
“七損八傷”的成語拼音為:qī sǔn bā shāng,注音:ㄑㄧ ㄙㄨㄣˇ ㄅㄚ ㄕㄤ,詞性:作謂語、狀語;用於傷勢,年代:古代成語,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後面伏兵齊起,這索超便有三頭六臂,也須七損八傷。”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基本解釋:形容損傷慘重。,例句:明朝·文徵明《蓬壺集·赴應制中丞》:“加之歲時無氣,日晷曖曖,七損八傷,機械效依,不復盡有。”
拼音 |
qī sǔn bā shāng |
注音 |
ㄑㄧ ㄙㄨㄣˇ ㄅㄚ ㄕㄤ |
詞性 |
作謂語、狀語;用於傷勢 |
英文 |
Seven injuries and eight injuries |
年代 |
古代成語 |
解釋 |
形容損傷慘重。 |
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四回:“後面伏兵齊起,這索超便有三頭六臂,也須七損八傷。”又第一百九回:“降者三萬人,除那逃走脫的,其餘都是十死九活,七損八傷,顛翻在地,被人馬踐踏,骨肉如泥的,不計其數。” |
例句 |
明朝·文徵明《蓬壺集·赴應制中丞》:“加之歲時無氣,日晷曖曖,七損八傷,機械效依,不復盡有。” |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