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一個人發表了一本小說,或是一篇有很高含金量的論文,我們都會去追捧。這其中就有不少人,總是想著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天才,隨便找個議題鼓搗兩下,幻想能學會一招半式,行走江湖。其實,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是付出了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不懈努力。
鐳的發現者瑪麗·局裡夫人在讀書時把為數不多的生活費用在買書上,自己租了個便宜的小閣樓,另外每天幾乎不吃東西,只是為了省錢學習。後來,她將放射線作為自己的終身議題。她和丈夫在一個冰冷的大倉房裡,數十年如一日地提煉、尋找放射性元素。終於發現了三种放射性元素。人家看見了她的的論文,都讚歎不已。可這其中的努力,又有誰知?
美國蘋果公司剛涉足智慧手機領域時,已有多個巨頭佔了世界上80%左右的市場,其中最大的諾基亞佔了43%。留給蘋果的市場已經寥寥無幾。可喬布斯仍然堅持他的想法,後來的事實證明,他走了很對的一步棋。初代iphone釋出時並不被看好,微軟ceo甚至直言蘋果不可能在手機市場上佔有任何份額。可是當iphone4釋出以後,使用者量逐年井噴。如今,iphone或ios的使用者已經佔了30%多的市場。iphone的光輝將流言者的輿論粉碎。現在沒有人不知道蘋果,可這家公司多年來的付出以及面對諾基亞時的巨大壓力,又有誰知?恐怕只有蘋果高層和去世的喬布斯才知道吧。
其實我自己也有這個經歷:六年級上冊期末我考得很好,同學們都來祝賀我,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一個學期,我沒日沒夜地刷題、複習,付出了多少才取得這個成果!由於在學校老師有很多工,回家之後大多數同學都休息了再寫作業,而且還有一些很懶,常常熬夜;但我一回家就寫作業,寫完了就寫我給自己佈置的題目。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少許成功的人被人仰望。但很少有人知道,也很少有人經歷過,成功人士的背後是夜以繼日的努力。只有辛勤耕耘,才會有可觀的收穫,達到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