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蕊、董勳交給你們的任務準備得怎麼樣了,什麼時候展示,記住了嗎?”“記住了,老師,保證完成任務。”
那是2016年臘月時的一個雙休日早上,起床後,推開窗戶一看“哇—好大的雪呀!”怎麼?說下雪真的下雪了。看樣子,大雪一時半天還停不下來,看看天上,大塊大塊的烏雲像瓦片一樣,堆疊在一起。鵝毛般的大雪還在紛紛揚揚地飄落著,看起來老天爺真要把天地間的空隙填滿。那山上地上全蓋上一層厚厚的白被子,天地連在一起,白茫茫地一片看起來怪美的,盼望已久的瑞雪雖然把大地裝扮得異常美麗,本應該感到格外的高興,可對我來說不是高興而是怨恨,怨恨的是大雪偏偏要在這個時候來擾亂了我們的計劃,阻擋了我去排練的目的,怨老天太不公平了。
同學接二連三地打來電話說:“大雪堵門,路不好行走,活動推遲算了。”
媽媽說:“孩子,雪路難走,明天媽陪你去行嗎?再說,雪天路滑,一步一滑,十多里路,要走多長時間,多累啊!”針對惡劣的天氣,面對母親的勸說,我猶豫了。到底去還是不去。去,確實感到有點害怕,不去,又覺得失信,再說,下週三都要表演了,我們怎麼能給班級丟面子呢!不行,不行。接著我向媽媽挑明說:“媽,今天我一定要去,非去不可。”媽媽傻了眼說:“你瘋了,這樣的天氣,我們村子有一個人出門嗎?況且你是一個孩子。”正處於進退兩難之機,“誠信”兩字告誡我,給了我力量,給了我勇氣。於是,我頭戴防風帽,身披大棉襖,腳穿高雨鞋,手拄柺杖,由媽媽陪同著,一步一滑、踉踉蹌蹌的動身了。大約行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那時已是中午12點半了。
透過一天的緊張排練,在校課本劇表演比賽中,我班《晏子使楚》課本劇節目,獲得全校一等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領獎臺上,我們捧著證書和獎狀不約而同地笑了。
我認為誠信,其實就是誠實與守信,它是一種美德、一種品質,一直為我們中華民族世代所信奉。誠信是立身處世的準則,是人格的體現,是衡量個人品行優劣的道德標準之一。誠信不僅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更是我們友誼的精神基礎。誠信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講誠信薰陶的話,就會獲得誠信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總之,誠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它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美德和品質,而且是一種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範;不僅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和價值,而且是一種外在的聲譽和資源。誠信是道義的化身,同時也是功利的保證或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