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造就_家鄉的變化作文800字

2024-04-16 5 [ 初一作文 ]

有一種變化叫改革開放,有一個地方叫浙江,有一種發展叫義烏。在這片土地上經歷了一系列的改變。時間磨不滅重新發展的趨勢。陌生與熟悉中間隔的只是時間,看久了自然而然就不陌生了,無論什麼都會重新塑造,滄海桑田。

改革四十年“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百貨,指各種貨物。語出《禮記·禮運》: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這是百度詞條的答案,現在發展的炙手可熱,說白點就是,牙膏,牙刷,五金,首飾,玩具,茶杯等等的日用百貨。就說最有名的“義烏商貿”各式各樣,琳琅滿目,無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買不到。“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已成為繁榮、文明義烏市的代名詞。

而義烏的小商品聞名海內外,大到從各種玩具、檯燈到電視機、紅木傢俱、各種五金工具、和電子產品;從鞋襪、帽子、圍巾、服裝到紡織品,小到從精緻的禮品、精美的飾物再到針頭兒線腦兒、鞋帶兒、紐扣兒、拉鎖兒、拉鍊兒、牙籤兒……可謂“義烏之大,無奇不有”。據說,如果你平均5分鐘逛一家店面,要逛一年,才能逛完整個批發城。

而繁茂義烏的前身最初不過是雞毛換糖:雞毛換糖——顧名思義便是在那個物資匱缺的年代,小商小販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紅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早在乾隆年間,義烏農民就開始了雞毛換糖的經商活動,那時候的義烏人用紅糖換來的雞毛做雞毛撣子,每逢過年過節,便走街串巷地去賣。這便是義烏小商品經營的開始。

從小本經營,一步步到如今繁茂的義烏它經歷了種種,時過境遷,當初的人們也許從未料到義烏會如此繁榮。四十年前的人們,就是因為擁有這種創新突破前人的勇氣和計謀才造就瞭如今的義烏。是墨守成規,還是與時俱進?造就的只有兩種狀況,當初如果沒有義烏人“雞毛換糖”的賺錢方法,雖然我並不否認這個方法沒有多大盈利,但是這個方法演變至今經過時間的印證為我們帶來了幾千甚至幾萬倍的利潤。沒有這個開拓創新的的方法,我們就損失掉了一個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

現在的義烏對我,對我們來說,是個熟人;可他以前,同我們卻是陌生人,所以讓他出名的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時間,時間遞增了義烏。改革開放成就了義烏。

補充糾錯